李韜家客廳門口的葫蘆每天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一天一個樣兒。每當夜晚明月高懸、白天陽光普照之時,這些小葫蘆們生長的速度就更快了。
沒幾天功夫,那顆最大的葫蘆已經長到一尺來長,最小的也有半尺有餘。它們身上開始呈現出各自不同的顏色來,紅、橙、黃、綠、青、藍、紫,按著由大到小的順序,每一個葫蘆一種顏色。由淡轉濃,由淺變深。仿佛天空中的日與月是他們的畫筆,在一日日的交替輪換之中渲染著這份美麗。
他們身上的絨毛也在逐漸退去,表皮開始變得光滑充滿蠟質光澤。
客廳的竹門簾子早就摘下去了,七個葫蘆就這樣掛在門框上,正對著大門。無論是誰隻要一進李家的大門,抬頭就能看到那一串掛在門框上的鮮豔葫蘆,他們耀眼的像是剛從雨後的彩虹裏裁下來的一段絲織物,明豔動人。
李韜為了不讓別人知道,隻有自己每天關緊大門,誰叫也不開門。等他姐上學之後既不出去也不給挪窩,整個人就仰著臉,連電視也不看了,他現在迷上了看門框。幸好現在是暑假,他還有很長時間等著小葫蘆娃們長大。
7月7日和7月8日這兩天,是黑色七月凝聚的最為結實的日子。在這兩天裏有多少高三考生,莘莘學子,經過了十幾年寒窗苦讀,將要憑此一戰定江山!
1997年是一個神奇的年份,因為這是中國第一次采用標準分錄取高三考生。但是具體標準分是怎麼個標準法,又是誰提出來的,李韜說不上來,李玉也是一知半解。隻知道這對偏科的學生十分不利,隻要有一門分數過低,總成績就會被拉下一大節;但是如果各科成績分數平均,其中有一門比較突出,成績就會提上去一節;而且如果每門課都考了第一,那他不用看成績,錯幾分就是按滿分900分算,其餘剩下的考生就都是用標準分計算了。這個標準分算法在李韜高考的時候就已經被淘汰了,據說是不適合國家教育的發展形勢。
1997年也是睿智的年份,就是這一年國家第一次采用高考結束之後再填報誌願的政策,這種英明決策,使人受益匪淺。因為在此之前,高考誌願都是在考試之前填報的。
而再次之前的高三考生們都是根據自己平時模擬考的成績咬牙蒙眼押寶上大學。這種破釜沉舟的報考誌願方法,斬斷了考生的後路。它不禁在考前影響考生們的心情,造成一定心理壓力,致使他們在考場上發揮失常與心儀大學失之交臂,也使得那些頗具西楚霸王氣概的英雄人物們義無反顧,發揮超常——可這還不如發揮失常呢!他們無語淚流,無顏麵對自己為了保底而報考的誌願,看著那些分數考的還沒有自己好的同學上了比自己更好大學,這其中的鬱悶,也許隻有古時候的楚霸王能夠理解,畢竟他也曾麵對後來者居上的劉邦喟歎無顏見江東父老,揮劍自刎。
1997年也是一個事故多起,同時也是有著一個深刻影響的一年。X小|平同誌悲痛離世,八|屆五|次人大會議召開,香港回歸祖國,十五大召開,長江三峽截流成功……
1997年的2月份,X小|平同|誌離世,十萬多人自發走上長安街頭,送別這位偉人。
1997年7月1日淩晨,有多少國民蹲守在電視機旁,聽著那激昂的國歌,看著那麵明豔的五星紅旗緩緩升起在紫荊花盛開的土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