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結拜(1 / 2)

正當朱棣在心裏暗自盤算著赫楊的來曆時,就聽外麵傳來了一聲“報”字……

朱棣聽到了門外有人報告,便起身開門出去。

門外,一名身穿明兵服飾的小兵見到朱棣後,立刻單膝跪地雙手抱拳說到:“稟報王爺,北礦山上丁奴暴動,殺死了我們的漢人看守。現在已經製服了暴動的那幫丁奴,將他們關入了地牢,還請王爺發落。”

“帶路。”朱棣聽完了明兵的話後,隻是簡短的說了兩字。便帶著馬三保和赫楊去往關押丁奴的地牢。

一路上,赫楊簡單的詢問了一下馬三保丁奴是什麼意思,馬三保也詳細的為赫楊做了解釋。所謂的丁奴就是一些抓來的蒙族人,讓他們長期的在礦山上從事重體力勞動。而且沒有人身自由,終身隻能在礦山上服役。當然了,這些丁奴都是有漢人明兵看守的,而元朝時期,蒙人地位比較高,經常的欺壓漢人百姓。所以朱元璋推翻元朝後,立刻對蒙人進行了打壓,而且將蒙人比作牲口、畜生。地位永遠低於漢人。

赫楊跟隨著朱棣來到了關押丁奴的地牢內,隻見地牢的一間刑罰房內,五名丁奴分別被綁在了五根木樁上。幾名明兵正不停用地用皮鞭抽打這五名丁奴,時不時的還往鞭子上沾些涼水再抽打。眾人見到朱棣後,立刻下跪行禮。而朱棣此時卻一臉凝重的看著這幾個奄奄一息的丁奴,好像若有所思……

赫楊在一旁觀察著朱棣的神情,很明顯,朱棣這時應該是動了惻隱之心。而曆史證明,朱棣雖說功過爭議很大,但他日後的確是做到了勤政愛民。

此時,朱棣開口說到:“本王生於戰亂之年,七歲才得父皇賜名,接回皇宮。十四歲便隨軍征戰沙場,也目睹了戰亂殘酷和民間疾苦。元朝時,的確是一些當權者施政無道欺壓漢人,但那些和蒙人百姓並無關係。可如今我們漢人奪回江山,卻反過來欺壓蒙人,這和當年的元朝當道時又有何不同?這樣做也隻會更加激化兩族百姓之間的矛盾。”

朱棣看似自言自語的一番話,卻讓在場的那些明兵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朱棣到底心裏如何盤算……

可那木樁上的那些丁奴聽完了朱棣的話,卻開口罵到:“漢狗,不用你在這假慈悲,要殺便殺。”

這時,明兵們聽到丁奴辱罵朱棣,立刻又開始對著丁奴們進行了抽打。

馬三保在一旁開口說到:“王爺,按我大明律法規定。這次參與暴動的所有人,明天應全部當街問斬,屍首懸掛城門三天,並要將此事奏鳴皇上。”

朱棣聽完了馬三保,隻是淡淡的點了點頭,說:“三保,你去安排明天問斬一事吧。本王有些累了,我和赫兄弟先行回府。”

朱棣說完後,便帶著赫楊離開了地牢。而回去的路上朱棣一言不發,赫楊也在心裏暗自揣測朱棣此時的想法……

到了燕王府後,赫楊開口說到:“為什麼你們這個時代非要分出誰比誰高貴呢?各民族之間不能和平共處麼?我們那裏可不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