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重生之縱橫大四海》更多支持!
郭梁一邊救護混搭風,一邊詢問這個把自己拖入陷進的家夥,“誰讓你幹的?”
仇恨和愧疚交織的複雜情緒,支撐著混搭風,他說出一個名字,是憲兵隊下麵偵緝隊的一個本地頭目,然後又說出一個名字,是綏靖軍的一個高官,兩人是拜把兄弟,也是倒賣軍用物資組織中的成員,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哪怕你是日本太君,嘿嘿,一切都明白了!
“阿哥,你聽見了?”郭梁詢問已經跑到一起的郭棟,郭棟依然低頭壓子彈,不做聲的點點頭,“那好,我們兄弟隻要有一個活著回去,這個仇一定要報!”
郭棟猛地抬起頭的,第一次殺人讓這個矮矮的青年眼睛血紅,“你一定要活著回去!!!”
郭梁嗬嗬一笑,“好!都回去!!!”說完對身邊麵色慘白的三個便衣問道,“我們要跑了,你們跑不跑?”
三個便衣猛點頭,生怕被扔下。
“那就要聽我的命令,讓你打你就打,讓你跑你就跑!”
於是就跑!
幾個人扔掉了不需要的物品,隻收集了一些槍支彈藥帶在身上,在郭棟的帶領下,先是一陣齊射,打得對方抬不起頭來,然後發一聲喊,爭先恐後的沿著山路向大山裏衝去,一路跑一路打,一路打一路有人倒下,直到太陽落山、月亮高升,才擺脫了追兵。
而這時候,一行人隻剩下兄弟兩個,一個傷了胳膊,一個摔斷了腿,縮在一個樹窩子裏瑟瑟發抖。
就這樣,兩人一直躲到了遇上張懷勇。
………………
………………
從族長家拜訪出來,張懷文篤悠悠的回到張家大屋,這是一座典型的客家風格建築,俗稱“圍龍屋”。它跟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杆欄式"、雲南的"一顆印",一起被中外建築學界稱為漢族民居的五大特色。
圍龍屋大多建在丘陵、斜坡地麵或田疇交錯的小丘前,所采用的建築工藝是中原漢族建築藝術中最先進的"抬梁式"和"穿鬥式"相結合的形式。講究坐北向南,以南北子午線為中軸,左右對稱,屋前麵的半月形池堂和正堂後的屋舍,整體上就組成了一個太極圖造型,屋後種風圍樹。比較好地解決了通風、采光、排水和環境生態平衡問題。
盡管不是第一次見到張家大屋,張懷文依然對這棟建築的精妙和張家祖先的財力嘖嘖稱讚。整個雲尾村除了個別的散戶住宅外,主要由大大小小三座圍龍屋組成,最大的一座有五千多平方米,八十家住戶全都是張氏宗族,稍小的一座也有約莫兩千多平方,是由雲尾村的旁姓合力建成,約有三十多家住戶。而第三座,就是張懷文家的張家大屋,裏麵真正的主人隻有張懷文一家。
這棟圍龍屋取名“樂文堂”,建築約有一千多平方米,中間是為二堂四橫的主體建築,主體後麵才是由二條弧形的圍龍組成,這種建築格局被客家人叫做“三棟二橫”二圍屋。
樂文堂是張懷文身為前清舉人的曾祖父建造的,據說張舉人這一支一直人丁稀薄,所以特別希望自己兒孫滿堂,能夠像客家人傳統的那樣,子子孫孫十幾戶甚至幾十戶人家住在一起,成為雲尾村張氏宗族中的重要一支。
可是老爺子折騰了一輩子,雖然官運不錯、財源廣進,可在子嗣上卻甚是艱難,終其一生也隻有一子一孫。直到了張父這一輩,總算是進了一步,有了兩個兒子,可這麼大的屋子,還是顯得空落落的。所以從張懷文的祖父中秀才那年起,由曾祖父張舉人發話,陸陸續續借出了一些房間給張氏族人居住,還有一些為張家做工的佃戶也借住在此,不過都是集中在後圍,而且兩圍之間原本的通道也被封閉,這樣就和主人家的日常生活不會互相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