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森林(1 / 3)

大興安嶺森林

美麗、富饒、古樸、自然,無任何汙染的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位於我國的最北邊陲,它東連綿延千裏的小興安嶺,西依呼倫貝爾大草原,南達肥沃、富庶的鬆嫩平原,北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境內山巒疊嶂,林莽蒼蒼,雄渾八萬裏的疆域,一片粗獷。

大興安嶺是我國麵積最大的現代化國有林區,總麵積8.46萬平方千米,覆蓋著廣衰無垠的森林,素有“綠色寶庫”之美譽。有林地麵積646.36萬公頃,活立木蓄積5.29億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積4.4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75.16%。區內有野生動物390餘種,植物資源966種,地下蘊藏大量礦產資源,有五荒資源1834萬畝,可利用的天然草場400萬畝,境內流域麵積達710平方公裏。

森林,是大興安嶺最雄厚的資源。這裏是綠色的王國,在綿綿不盡的群山上,各類樹木多達上百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樹木應是在大興安嶺隨處可見的白樺樹。

白樺樹,又名樺樹、樺木、樺皮樹,為落葉喬木。它的樹高可達27米,胸徑50厘米;樹冠卵圓形,樹皮灰白色,紙狀分層剝離,皮孔黃色。

白樺樹枝條呈暗灰色或暗褐色,成層剝裂,具或疏或密的樹脂腺體或無;小枝細,暗灰色或褐色,外被白色蠟層。無毛亦無樹脂腺體,有時疏被毛和疏生樹脂腺體。

白樺樹的葉子是三角狀卵形的,有的近似於菱形,葉緣圍著一圈重重疊疊的鋸齒,其葉柄微微下垂,在細風中颯颯作響。

葉厚紙質,長3厘米至9厘米,寬2厘米至7.5厘米。葉頂端銳尖、漸尖至尾狀漸尖,基部截形,寬楔形或楔形,有時微心形或近圓形,邊緣具有不規則重鋸齒,有時具缺刻狀重鋸齒或單齒,上麵於幼時疏被毛和腺點,成熟後無毛無腺點,下麵無毛,密生腺點。有側脈5對至8對,葉柄細瘦,長1厘米至2.5厘米,背麵疏生油腺點,無毛或脈腋有毛。

白樺樹花期五六月,8月至10月果熟。其花單性,雌雄同棵,柔荑花序。果序單生,呈圓柱形或矩圓狀圓柱形,通常下垂,長2至5厘米,直徑6至14毫米。

序梗細瘦,長1至2.5厘米,密被短柔毛,成熟後近無毛,無或具或疏或密的樹脂腺體。果苞長3至7毫米,背麵密被短柔毛至成熟時毛漸脫落,中裂片三角形,側裂片平展或下垂。

堅果小而扁,呈橢圓形、狹矩圓形、矩圓形或卵形,長1.5毫米至3毫米,寬約1毫米至1.5毫米,背麵疏被短柔毛。兩側具有膜質翅,較果長1/3,與果等寬或比果稍寬一些。膜質翅就像兩個寬寬的翅膀,使得果實可以隨風飄蕩,落在適宜的土壤上就能生根發芽,繁衍後代。

我國大、小興安嶺及長白山均有成片純林,在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山區、西南山地亦為闊葉落葉林及針葉闊葉混交林中的常見樹種。

白樺樹喜光,不耐陰,耐嚴寒,對土壤適應性強,喜酸性土,沼澤地、幹燥陽坡及濕潤陰坡都能生長,分布甚廣,尤喜濕潤土壤,為次生林的先鋒樹種。

深根性樹種,耐瘠薄,常與紅鬆、落葉鬆、山楊、蒙古櫟混生或成純林。天然更新良好,生長較快,萌芽強,壽命較短。

白樺樹的木材可供一般建築及製作器、具之用,可用於製作膠合板、細木工、家具、單板、防止線軸、鞋楦、車輛、運動器材、家具、樂器、造紙原料等。其樹皮不僅能可供提取樺油,在民間也用於編製日用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