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泊湖火山
鏡泊湖火山位於黑龍江鏡泊湖西北約50千米,火山活動發生在2000年~3000年以前,在那裏可以見到13個保存完好的火山口。從火山口內壁可觀察到火山以噴發和溢流交替方式活動。在方圓20千米範圍內有內岩壁陡峭形狀不同的七個火山口連在一起,其中兩座山口之間有熔岩隧道相通。鏡泊湖火山是爆發的休眠火山,曆經千萬年的滄桑變化,成為了低陷的原始林帶,故稱火山口原始森林。鏡泊湖火山噴發物阻塞了牡丹江,形成了我國最大的火山堰塞湖——鏡泊湖。
鏡泊湖火山的麵貌
火山主要由火山彈、岩餅、火山渣、浮岩、火山礫、火山砂等火山碎屑岩和熔岩組成的火山錐體,熔岩分布於火山口周圍,大量充填於河穀。
鏡泊湖全新世火山噴發和熔岩流造就了現代火山奇異的景觀,包括火山口森林、熔岩隧道、和吊水樓瀑布,這些奇景與早期的火山堰塞湖——鏡泊湖一起組成了著名的火山風景區。此外,附近還有小北湖、鴛鴦池及熔岩洞等景觀,構成一處尤為奇特的熔岩風光。
鏡泊火山是一座爆發過的休眠火山。大約是在一萬年前的一次爆發,形成了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10多個火山口。然而經過上千萬年時間的變化,目前已成為低陷的原始林帶,1958年森林調查隊給其命名為“地下森林”。1993年林業部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每年來此遊覽的遊客達10萬人次以上。
說到鏡泊湖火山,就不得不提到因火山噴發而形成的鏡泊湖,因為它們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北國明珠——鏡泊湖湖麵海拔350米,湖長45千米,麵積90平方千米。起初是安靜地流淌在高山峽穀中的牡丹江,後來在大約一萬年前的一次火山熔岩事故中,被攔腰截斷,於是它一改往日形態,形成了現在這個美麗的高山平湖。
壯觀的鏡泊湖奇景
鏡泊湖曆史上稱阿撥、卜隆湖,後來改稱呼金海,唐玄宗開元元年,被稱為忽汗海。由於該湖水平如鏡,光彩照人,自明代始稱鏡泊湖,後清朝稱為畢爾騰湖,現今又被通稱為鏡泊湖,意思是清平如鏡,就如它的形態一樣。
美麗的鏡泊湖以其別具一格的湖光山色和樸素無華的自然之美著稱於世,1982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首批44個重點風景名勝之一。
鏡泊湖整個湖區被分為北湖、中湖、南湖和上湖四個部分,由西南向東北走向,蜿蜒曲折呈S狀。湖中著名的八大景觀有吊水樓瀑布、珍珠門、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城牆砬子、道士山和老鴰砬子,這八大景觀就猶如八顆光彩照人的珍珠鑲嵌在萬綠叢中,壯觀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