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亞峰——岩石的洗禮(1 / 1)

查亞峰——岩石的洗禮

山峰小檔案

海拔:5030米

所屬山脈:蘇迪曼山脈

所在國家:印度尼西亞

它裸露在新幾內亞島上,傲視周圍的海,它是大洋洲最高峰,山下雨林裏的食人部落也曾經一度使這座山峰蒙上了神秘詭異的色彩。此外,國外財團和當地聯合在山腳下瘋狂斂財行為,也讓人汗顏。由於它坐落在赤道線附近,頂峰幾乎無冰雪地,被稱為“岩石的洗禮”!

剝露最深的地區

查亞峰亦名“普魯峰”。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省內山峰,為新幾內亞島最高峰,海拔5030米,峰頂終年冰雪覆蓋。屬於蘇迪曼山脈,在島的中央高原西部,其中恩加巴魯峰是西南太平洋的最高點,也是世界上島嶼中的最高點。

1909年荷蘭人洛倫茲最早抵達查亞山的雪原。印尼在1960年代統治新幾內亞後,查亞峰被改稱為蘇卡諾峰,這是為了紀念首任總統蘇卡諾。這個名稱後來才變成查亞峰。

因為查亞峰位於大洋洲新幾內亞島的查亞峰的形成與中新世以來澳大利亞大陸北部被動邊緣俯衝碰撞到島弧之下有關。新幾內亞島對於查亞峰南坡的岩石隆升幅度為6500米,隆升速度、剝蝕速率每年都會有詳細的數據分析。南部的綠片岩分布區,剝蝕速率更快,是全島剝露最深的地區。正是這種強烈的切割和剝蝕,在均衡抬升作用強烈影響下使查亞峰成為大洋洲最高峰。

寂靜的山峰也不安寧

攀登七大洲最高峰一直是許多登山者的目標,然而,由於對七大洲所在位置認識上的差異,七大洲最高峰出現幾個不同的版本,國際攀登界對於完成任何一個版本的登山者都予以承認。爭議最大的地方是對於第七大洲的界定是以澳洲還是大洋洲哪一個為標準?由於查亞峰在地質構造上與澳大利亞大陸非常接近,甚至有一個大陸架相連接。

況且,新幾內亞比新西蘭更靠近澳大利亞,根據很多地理學家的見解,它應該屬於澳大利亞大陸,這一矛盾是由於大洋洲的提法早於澳洲的提法。

若以澳洲來看,最高峰是海拔2228米的科西阿斯科山;若以大洋洲來看,最高峰是海拔5029米,位於巴布亞新幾內亞(印度尼西亞實控)的查亞峰,有很多人幹脆兩座都登,實現最終的七大洲最高峰大滿貫。

自從2001年因獨立問題和地方衝突原因,巴布新幾內亞對查亞峰施行了封鎖。直到2005年底才重新開放。當地政府對進入此地區的外國遊客管理很嚴,加上當地經濟被美國公司的銅礦開采控製,跟當地原住民時有衝突,導致查亞峰地麵進山交通無法保障。

事實上攀登查亞峰更多意義上是一次探險,僅僅進山途徑就阻礙重重。乘直升機到大本營,受氣候影響,曾有隊伍等候十幾天才飛進山的情況;從北麵徒步進山,穿過熱帶叢林,行程約100千米,需要六天抵達大本營,行軍難度大,要抵禦各種熱帶蟲獸和疾病的襲擊;第三條途徑是借道銅礦,從南側登山。

神秘查亞峰

由於地理界線分類的曆史原因,科休斯科峰和查亞峰其中任何一座都可以視為大洋洲的最高峰。查亞峰位於印度尼西亞的一個島上,處在同巴布亞新幾內亞交界的位置。由於政局不穩定,這座山一直被封閉,不對登山和旅行者開放。所以登山者一般選擇科休斯科峰作為大洋洲最高峰來攀登,直到查亞峰近年開放後才逐漸有人來攀登。印度尼西亞人把它叫做彭凱克查亞,即勝利之峰。

1962年希裏查·漢裏首次登上了這座山,這座遙遠神秘的山對登山者有極大的吸引力,因為在那裏可以看到植被從熱帶到寒帶的變化以及遠古人類生活的變遷。

山下雨林裏的食人部落也曾經一度使這座山峰蒙上了神秘詭異的色彩。由於查亞峰坐落在赤道線附近,炎熱的氣候使頂峰幾乎無冰雪地,被稱為“岩石的洗禮”,加上近年氣候變暖等原因,查亞峰上的冰川正在慢慢消融。

拓展閱讀

食人部落:關於食人族的一切,最早都來自於一些道聽途說。Cannibal和Caribbean,意為食人族和加勒比人,這兩個詞同源,是因為哥倫布在聽土著人講加勒比人如何吃掉自己的俘虜時,聽差了一個音,所以食人族就是Cannibal,而加勒比人是Caribb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