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泊湖瀑布(2 / 2)

懸崖中發現美麗

瀑布兩側懸崖巍峨陡峭,怪岩崢嶸。站在崖邊向深潭望去,如臨萬丈深淵,令人頭暈目眩。一棵高大遮天的古榆枝繁葉密酷似一把天然的巨傘,踞險挺立於峭崖亂石之間。斑駁的樹影中,一座小巧的八角亭榭依岩而立,人稱“觀瀑亭”。亭台至瀑布流口及北沿築有鐵環鎖鏈護欄。古榆下尚有一條經人工鑿成的石頭階梯蜿蜒伸向崖底的黑石潭邊,枯水期間,潭水波平如鏡。

據測黑石潭深達60米,直徑也有100餘米。每逢晴天麗日,光照向瀑布,則有色彩斑斕的彩虹出現。凡到此遊覽者,無不驚歎其壯美的景色。詩人曾為它留“飛落千堆雪,雷鳴百裏秋。深潭霞飛霧漫,更有露浸岸秀”的優美詩篇。

冬季枯水期,瀑布不見了,卻可以觀賞到另一番景致。在熔岩床上,遊人可發現許多常年被流水衝擊的熔岩塊因磨蝕而形成的大小、深淺不等的溶洞。這些溶洞,猶如人工鑿琢般光滑圓潤,十分別致。環潭的黑石壁,又是一個天然的回音壁,它會把遊人的輕歌笑語,經圓形石壁的折射,清晰地傳到自己的耳邊。石壁可與北京天壇公園的“回音壁”媲美。

瀑布跳水第一人

20世紀70年代初期,十五六歲的狄煥然在牡丹江市第七中學讀書。在絕大多數人都不會遊泳和跳水的東北,狄煥然幸運地遇到了兩位科班出身的體育老師,教給他和小夥伴們遊泳、跳水技巧。

1983年6月17日是狄煥然永遠不能忘記的日子。那天,他和幾個同伴在鏡泊湖瀑布下的黑龍潭遊泳,狄煥然突然產生了接近瀑布的想法。

他試探著扶著山石向瀑布走去,穿過水簾到了瀑布的後麵。狄煥然從來也沒有見過這麼壯觀奇絕的美景:一道水幕自天而降,透過水幕可以看見岸上的遊人和隱約的彩虹,飛珠濺玉,晶瑩通透。仰頭向上望去,他意外地發現那懸崖峭壁竟是可以攀上去的。

在一片反對聲中,狄煥然站到了瀑布上麵,當時的感覺就像夏天站在雪山上一樣。那次他隻是站在半山腰,用一貫的“燕式”跳水姿勢從懸崖上飛了下去,他成功了,並連跳了4次。此後,狄煥然和幾個同伴愛上了懸崖跳水,在牡丹江舉辦金秋節慶祝活動時,狄煥然為中外來賓進行了懸崖跳水的精彩表演,《人民日報(海外版)》《新體育》《中國體育》等報刊相繼作了報道。

拓展閱讀

大約距今8300年~4700年前,在今天的寧安縣境內,地殼運動十分強烈頻繁,由於火山連續爆發,火山口流出了大量的岩漿,阻塞了滔滔奔騰的牡丹江水。冷卻後的岩漿堆積在牡丹江河道上,像一座大壩一樣把牡丹江攔腰截斷了。壩上遊河段便形成了火山堰塞湖——鏡泊湖,湖水又通過熔岩壩的一些斷裂縫隙,滲流出來,跌落崖壁,形成鏡泊湖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