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的死亡金字塔
特奧蒂瓦坎古城
墨西哥“眾神之城”裏的死亡金字塔——特奧蒂瓦坎古城,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遺址,位於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北約40千米處,是1世紀至7世紀建造的聖城,有著“眾神之城”的美稱。
古城遺址長65千米,寬325千米,麵積21平方千米,估計曾有居民20萬,相當於同期歐洲羅馬城的規模,是古代西半球乃至全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目前除了已經修複的金字塔和神廟外,隻能看到街道輪廓線和莽莽灌木叢淹沒的無數土墩,依稀可以窺見昔日繁華都城的盛景。
古城中軸南北幹線稱“黃泉大道”或“死亡大街”,寬55米,長25000米,全城主要建築群都布置在大道兩旁。“黃泉大道”這個名字是1325年南進的阿茲特克人起的,據說當時大軍路經這裏,看見大道兩旁有連綿不絕的棱錐形高台,疑為墳墓,故稱此名。
太陽金字塔與月亮金字塔
在“黃泉大道”東南,屹立著1910年前後修複的太陽金字塔,四方錐體,分5層,逐層斜縮,總高645米。底邊各長222米和225米,占地50000平方米,有65個足球場那麼大,略小於埃及金字塔。正麵有台階通到塔頂,上麵是平台,曾建有金碧輝煌的神廟,內供黃金裝飾的太陽神像。
如今塔頂光禿禿一片,因神廟模樣難以考證,至今未能複建。其他三麵陡峭平滑,難以攀登。塔身還穿插裝飾著琢磨光亮的素色、彩色或浮雕火山岩石鋪鑲的圖案。塔為實心,以沙土充填,外以巨石封裹,與埃及金字塔的空心陵墓有所不同。
月亮神的月亮金字塔規模稍小,距太陽金字塔1000米。塔基長150米,寬120米,占地18萬平方米,也比兩個足球場大,塔高43米,也是5層,建築藝術比太陽塔更為精巧。兩塔之間有可容約數萬人的大廣場,由此可見當年祭祀場麵之大。根據推測,太陽塔、月亮塔的建造年代為公元1世紀,建築周期至少50年。
特奧蒂瓦坎古城的消亡
據史料記載,特奧蒂瓦坎古城居民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450年,該城全盛時期人口多達20萬人。古城逐漸成為宗教、政治、經貿和社會文化的中心。當時的特奧蒂瓦坎城是世界大都市之一。
直至8世紀初,這座古城突然被廢棄成為廢墟,居民也隨之消失。對於特奧蒂瓦坎古城從昌盛走向消亡的原因眾說紛紜:一種說法是由於托爾特克人入侵、焚毀所致,居民因此向南遷徙,直至危地馬拉的廣大地區;另一種說法是因瘟疫流行,居民向北遷移並創造了圖拉文化。
最新的研究發現
由墨西哥國家人類學暨曆史研究院的魯文·卡夫雷拉·卡斯特羅和日本愛知縣立大學的杉山三郎率領的考古隊,在月亮金字塔挖掘出一批既豐富又可怕的墓葬。他們挖掘信道,深入這座43米高的石造建築,找到了5個墓葬遺址。挖出大部分泥土和殘礫之後,每個墓葬遺址都用鋼梁加固,以策安全。
考古隊在刮去最後一層泥土後,一幕幕的屠殺景象出現在隊員眼前:一具具身首異處的屍骸,有外族武士和權貴;也有肉食性哺乳動物、猛禽類;以及可致人於死地的爬蟲類。
考古證據顯示,所有受害者都是在金字塔各個建造階段的獻祭儀式中被殺死的。一個很有可能是戰俘的受傷外族雙手反綁,顯然是遭到活埋,他的四周圍繞著代表神力和武力的動物,都是關在籠子裏被活埋的。 隨後的每座墓葬雖然各不相同,但是目的都是相同的,杉山說:“為了控製人民、讓他們乖乖聽統治者的話,人祭非常重要。”
拓展閱讀
瑪雅金字塔的建造處處都能顯示瑪雅人的聰明才智。瑪雅金字塔樓梯的級數反映的是一年的天數。瑪雅金字塔四周各有四座樓梯,每座樓梯有91層台階,四座樓梯加上最上麵一階共365層台階,剛剛好是一年的天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