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般宏偉的地下墓室
舉世聞名的新疆重要古跡樓蘭古城,位於羅布泊西部,處於西域的樞紐,在古代絲綢之路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我國內地的絲綢、茶葉,西域的馬、葡萄、珠寶,最早都是通過樓蘭進行交易的。許多商隊經過這一綠洲時,都要在那裏暫時休憩。樓蘭王國從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國,到公元630年消亡,共有800多年的曆史。王國的範圍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到哈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王國逐漸在世界上消失了。究竟為什麼會消亡,直到現在仍然是一個謎。
樓蘭古城是樓蘭王國前期的重要經濟政治中心。公元4世紀以後,這個在絲綢古道上盛極一時的古城,才無聲無息地退出了曆史舞台。公元前126年,曆盡艱辛的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歸來,他在給漢武帝的報告中說:“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史記·大宛列傳》)張騫的報告明確指出,瀕臨鹽澤(即羅布泊)的樓蘭和姑師兩個國家,都是有城市的。但是,樓蘭城究竟在什麼地方呢?由於史料上沒有明確記載它的方位,千百年來人們都無法知悉,這就成了曆史上的一個難解之謎。直到20世紀初,由於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和新疆的一位勇敢的維吾爾人阿爾迪克奇跡般的發現,這個沉寂千年的古城才得以重見光明,而曆史上的“樓蘭”之謎也才開始為人們所揭開。
1900年春季,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正在羅布泊西部探測,他的維吾爾族向導阿爾迪克,在返回考察營地取丟失的鋤頭時,遇到風暴,迷失了方向。但這位機智勇敢的維吾爾族向導,憑借著微弱的月光,不但回到了原營地摸到了丟失的鋤頭,而且還發現了一座高大的佛塔和密集的廢墟,那裏有雕刻精美的木頭半埋在沙中,還有古代的銅錢。阿爾迪克在茫茫的夜幕中發現的遺址,後經發掘,證實就是樓蘭古城。
古城能重見天日,應該首先歸功於阿爾迪克的發現。這點,斯文赫定也自有評述。他回憶當年的情景時寫道:“阿爾迪克忘記了鋤頭是何等的幸運!否則,我絕不能回到這座古城,這個給亞洲中部古代史帶來新光明的重要發現,至今也許不能完成。”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一支考察隊在去樓蘭的考察途中,發現了許多人類活動的遺跡。其中有類似原始社會的裝飾品海貝和串珠,還有古錢幣、小銅器和鐵器、鞍具、皮氅等,為研究古絲道的變化和樓蘭王國的興衰,提供了重要依據和線索,特別是在樓蘭古城東北白龍堆山坡上,發現了一堆唐代開元通寶,共970枚,大概是古代商隊在運輸途中掉落的一貫錢。970枚比1914年英國的斯坦因在羅布泊北岸發現的200多枚錢要多得多。當年斯坦因撿獲到那些古銅錢,就已如獲至寶,大肆談論,借以證實這條古絲道的存在和走向。今天,我們發現的970枚開元通寶,不是更有力地證明,這條古絲道直到唐代還通暢嗎?
樓蘭城內最高建築物是位於城東部的一座高10.4米的佛塔,塔身是由土坯加木料壘砌而成的。塔基為方形,每邊長約19.5米。塔身的南麵連接著一大片大型建築遺址,堆集著許多木料,這些木料都經過精細加工。過去斯文·赫定和斯坦因等人,也在此發現過雕刻成各種精致花紋的裝飾木板和木雕佛像。古城西北5公裏處有一座烽火台,高12米,是用黏土和木料砌成。當時的烽火台大約每隔5公裏設立一座,有專人看管。
樓蘭城中最顯眼的建築區遺跡是城中部的“三間房”。這三間房的牆壁是城中惟一使用土坯壘砌而成的,坐北朝南,直接對著南城門。東西兩端的房屋都是木結構,木料上還殘留著朱漆,有的木料長達6.4米。從這一組建築物的位置和構造等情況分析,這裏可能就是當年樓蘭城統治者的衙門府所在地。在出土的文書中,有一件文書是很有意義的。有關條文是禁止隨便砍伐樹木的,“連根砍樹者,不管誰都罰馬一匹”,“在樹木生長時期,應防止砍伐。如果砍伐樹木大枝,則罰牝牛一頭”。這大概要算是我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森林保護法了。早在一千八九百年前;樓蘭國的國王、臣民們,已經認識到樹木對治理沙漠的作用,並借助法律來保護樹木,這是一個很大的成就。
拓展閱讀
在考察樓蘭古城中,考察隊還發現了一條東西走向,穿城而過的古渠道遺跡,可能就是古樓蘭城居民直接取水的水源。在城內還發現大量的厚陶缸片、石磨盤斷片、殘破的木桶和各種錢幣、戒指、耳環和漢文木簡殘片等。這些物品,對研究樓蘭古城曆史,都是無價之寶。樓蘭古城於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