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麻刺朗國國王葬於何地
不少海內外人士曆盡艱辛希望尋找到康靖王陵,但終因曆史變遷,至今未能查考到王陵原址。據有關報道稱康靖王陵當在福州西郊鳳凰池北之茶園山一帶。福建省和福州市領導曾多次組織考古工作者去福州市郊踏勘查尋,但均未找到陵址。據鳳凰池村老人講,早年那裏確實存在康靖王陵,陵前有石翁仲二,石馬、石羊各一,分列在陵墓兩邊。石人著明朝朝服,一文一武。陵前有一座石碑,碑文字體如蝌蚪狀,無人認識。
1952年,在此興建福州市傳染病醫院時,有人目睹石人、石馬、石羊從茶園山半山坡上被推土機推下山來。目擊者說康靖王陵呈圓丘形,陵前豎有兩根旗杆,即望柱,麵積約300平方米,封土係糯米汁、石灰、沙土拌成、非常緊固。但這些文物無一件保留下來。
據曆史記載,自古麻刺朗國王病歿後,每年清明、重陽時節,明朝政府都派官員前往王陵祭祀。留在中國守陵的國王陪臣和他們的後代,均由當地政府發給俸薪和廩食。這些人隨著曆史歲月的流逝,已與中華民族融合在一起,在中華大地上繁衍生活。至今還能找到陪臣後裔葛氏家人。
葛蔚庵是葛氏的始祖,康靖王下葬後他就居住在王陵西邊的洪塘鎮,當地官府奉朝廷之命發給房屋、田產、俸薪。到明末,葛氏家族中已有不少人出人頭地,遷往府城定居。至晚清時散居在楊橋頭、宦貴巷、倉角一帶,大多從事教書,有一叫葛世樞的還當過光緒皇帝的老師。現在葛氏家族中仍有不少是教育工作者,有的還以訪問學者身份去歐洲講學。葛福煌老人是當今葛氏家族的嫡傳後人,他住在福州倉角頭9號。據他說,倉角的葛氏祠堂原存一族譜,由他保管。
祠堂麵積有100多畝,堂內供有葛蔚庵神像,立有“洪塘葛氏祖宗神位”。這可以證實葛氏祖先確實生活在洪塘,可惜後來祠堂改建為學校,族譜在動亂中被焚燒。
然而,康靖王陵究竟在哪裏呢?人們從點滴曆史資料和調查訪問中隻能知道它很可能在福州市郊,至於具體何處是王陵原址,還難以考證。
拓展閱讀
在我國周邊國家有三位國王到明朝朝貢,並病逝於途中,永樂皇帝賜葬於中原,最廣為人知的是蘇祿王,另外兩位是渤泥國王和古麻刺朗國王。許多中國書籍都認為古麻刺朗國位於菲律賓的棉蘭老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