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端平年間,臨安西南的山城嚴州出了一件怪事。
在嚴州通往臨安的七裏瀧江麵上,突然出現了一塊巨大的烏石。據說此石原本位於江岸邊,後來不知何故,竟然日長一丈,逐漸向江中擴展,最後幾乎橫攔了富春江的一半,號稱“半江石”。
眾多徽州商人前往臨安經商,而嚴州正是在這條必經之路上,所以很快的,這件奇事便被徽州商人們傳到了臨安,成為了京城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當然,也有一些好事之徒或者偏執之人不肯輕信,非要親自前往嚴州七裏瀧查驗一番,不然便不肯罷休的,也正因為如此,嚴州七裏瀧居然來了不少的異鄉人——這對於嚴州這個小小的偏遠的山城來說,也算是一件大事了。
這一日傍晚時分,嚴州州城羅城來了一大隊人,準確的說是一大隊人簇擁著一頂小小的轎子,轎夫們個個大紅衣袖,黑亮帽子,服飾整齊鮮亮,動作一致而且精練純熟,由於沿途轎夫經常輪換的緣故,所以他們並沒有太多的疲倦困頓之意,此外還有一隊勁裝束紮的護衛。這一支隊伍浩浩蕩蕩地湧進了嚴州城——此處乃是一個偏遠的山城,小地方的人哪兒見過這陣仗?於是眾多的鄉民們便都圍著來看,但是又不敢太靠近,隻是遠遠地瞧著,並且把那派頭陣勢都記在心裏,準備帶回家當做向老婆孩子、隔壁鄰居吹噓的談資。
隊伍停了下來,隻見隊裏頭走出一個類似管家的人物,他衣冠齊整,年紀不到中年,麵容清秀文雅,但是卻隱隱含著一股老練沉穩。他快步走到路邊的一座攤子上,隨手掏出約莫半兩重的一小錠銀子,打聽了一下此地的最大的客棧所在。隻是那老板粗言笨語的,加上嚴州本地方言俚語含混不清,即便精細如管家此人,還是不能完全聽明白,那攤主手指著一邊比劃,那管家大概知道了攤主的意思——本地有一處大客棧名叫胥隱,就在前麵的大路上。
管家快步走回轎子旁邊,略掀出轎簾的一角,向裏麵的主子稟報了一番,得到了主子的首肯後,管家便大聲吆喝命令隊伍前往胥隱客棧。
黃昏時分,正是嚴州鄉民們趕集市做一天裏最後一筆買賣的時間,所以大街小巷上都極為熱鬧,到處是挑著貨擔的行商人,或者擺著攤子賣柴賣魚賣雜貨的鄉民,也有許多開著茶館鋪、酒鋪、魚鋪等等的路邊店麵,還有成群結隊的在大街上跳著玩著的孩童們,到處顯示著一派熱鬧的山城風光。
主仆一行人慢慢地來到了胥隱客棧,尚未進門,便聽到客棧大門口傳來“呼”的一聲,眾人定睛看時,竟然是一條大魚被扔了出來,而且還是活蹦亂跳的,在街路上“吧嗒吧嗒”地蹦躂,為首的管家被嚇了一大跳,轎中的公子也掀簾來看,過了一小會兒,那客棧裏走出了一個廚婦打扮的女人,腰間圍著一條半新不舊的裙兜,手裏端著一個大大的黃木麵盆,提著一把菜刀,撿起那條尚未絕氣的魚兒,用刀背“啪啪”劈頭就是兩下,就著門口清冽的渠水便剖起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