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巒疊翠的南嶽七十二峰(2 / 3)

每逢晴日當空,水簾上麵,飛虹耀目,五彩繽紛,蔚為奇觀。唐、宋、明、清各個朝代,都有不少詩人名家為之題刻賦詩。石刻有宋代的“南嶽朱陵洞天”、明代的“天下第一泉”、清代的“夏雪晴雷”、“醉眠觀瀑”等。

芙蓉峰在嶽廟後,峰巒俊秀,遠處眺望,宛如芙蓉。峰上有毗廬洞,相傳洞周圍25千米為禹王城。峰上飛流如絹,掩映青林,直掛山下。峰上還有見方的講經石,上鐫“天下太平”4字。

石廩峰在嶽廟西南,形如倉廩,一開一蓋,開則歲儉,蓋則歲豐。其上有風穴雷池誦經壇,傳說為陳真人煉丹台遺址。峰下有仙人石室,過者常聞吟誦之聲。

雲密峰在嶽廟後麵,上有禹王碑刻蝌蚪文,禹王碑下有石壇,流水潺潺。峰北有仙燈岩,每遇黑夜,就有火光閃閃,還有禹岩、桃花源等古跡,峰下有雲封寺、雲密寺。

紫雲峰在嶽廟後西北,下有文定、甘泉、白沙等書院,有衡嶽寺、長壽庵等遺址,是唐高僧懶殘大師、惠日和尚住過的地方。

集賢峰在嶽廟後,峰下有黃庭觀、飛仙石。相傳飛仙石是南嶽魏夫人升仙處。石上圓潤,下麵尖削,寄托於它石之上,一手可以推動,人多反而推不動。峰下有白龍潭古跡和集賢書院,為李泌、張九齡舊遊地。

煙霞峰在嶽廟後的南天門右後。峰下有懶殘岩、爛柯岩、淨瓶岩、淩霄壇、高明台等古跡。

淩霄壇有宋人石刻:

乾坤天地,名山大川,上下四維,有感明人。

高明台有李泌手書“極高明”3字和韓愈的詩句石刻,筆力剛勁:“鄴侯藏多書,插架三萬軸。”

擲缽峰在嶽廟後的磨鏡台上,原有東廓、南軒書院。寺有福嚴寺、南台寺。福嚴寺有唐太宗禦書梵經50多卷,楚雲上人刺血寫的《妙法蓮花經》一部,清乾隆皇帝藏書,現均無存。還有講經台、三生塔、隱身岩、福嚴洞等古跡。峰以惠思應召去京擲缽的傳說而得名。

蓮花峰在嶽廟西20千米處,狀如蓮花。方廣寺建於“蓮花心”中,寺內有惠思、海印和尚的補衲台、洗衲池,寺前有“飛來鍾”懸於白果樹上。寺內有宋徽宗趙佶題“天下名山”匾額掛在佛殿,後移至半山亭。

金簡峰在嶽廟左,其右有大禹岩、黃帝岩、金簡台等古跡。光明台有珊瑚靈芝,每到深夜,有靈光如燭,相傳是大禹求金簡玉書處。峰上有石刻:“黑沙之水,知乳甘泉,人得一喝,地久天長。”黃帝岩上有宋徽宗趙佶題“壽嶽”石刻。

安上峰在嶽廟西2000多米處,有舜廟、舜洞、舜溪、舜井。峰多巉岩,山裏人叫尖壘。石岩上有遊人題詩:

月宮曾折桂,遺影玉蟾邊,

人即收仙籍,壘應係洞天,

有名終不古,無物勝長年,

妙得琴中趣,此聲非指傳。

巾紫峰在衡山縣城後,上有紫金台,台徑約1米。有相傳有大禹祭舜處和王十八菜園等古跡。靜穀有二石層疊,是王十八打坐處所,北山有石洞,是他去南嶽路徑。

朱明峰在嶽廟後,峰下有洞,相傳為鄺仙修煉成仙之所。自他進洞以後,不複再出,相傳為南嶽前洞。

獅子峰在嶽廟後山,峰下有靈源,時聞石漱,冷氣凜冽,而不見流水奔瀉。華蓋峰在嶽廟後,地產靈芝仙草,貌似華蓋。

雲龍峰在嶽廟右下,有樓真觀,為西晉青蓮道士王穀神、皮文曜修仙之所,今誦經石猶存。

潛聖峰在嶽廟西,相傳唐高僧希遷遊南嶽,至方廣寺訪惠海不遇,一日見精舍號方廣,遇尊者止宿,次日出,回顧,人宅俱不見,故以潛聖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