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山——天柱山
天柱山又名皖山,屬花崗岩峰叢地貌,地質遺跡豐富。天柱山在長江北岸、安徽省潛山縣境內,其主峰高聳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稱為天柱峰,山也因此得名。
天柱山過去還稱潛山、皖山、萬歲山。據說,稱萬歲山是因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南巡時,親臨皖山設台祭嶽,敕封皖山為“南嶽”,被譽為“江南第一山”。
又因春秋時為皖國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所以天柱山又稱為安徽的“源頭山”。
天柱山有42座山峰,山上遍布蒼鬆、翠竹、怪石、奇洞、飛瀑、深潭。
《天柱山誌》稱其“峰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吼”,可見其自然景色之奇絕。
穀口前潛水碧波蕩漾,後依天柱群峰。這裏林木蔥蘢,環境清幽,李白、蘇東坡、王安石等文人騷客都曾在此題詩。現仍保留有“詩崖”勝跡,王安石所題詩文為人盜取,至今“詩崖”上仍有不少處露出四方形鑿坑,讓人惋惜。
天柱峰如擎天巨柱,雄偉壯麗,氣勢非凡。在天柱峰前正麵崖壁上,鐫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8個大字,橫書其上。“頂天立地”4個大字直書其下,氣魄宏偉,令人驚歎。天柱峰左、右側有飛來、三台兩峰相峙,更顯得氣勢磅礴。
唐代詩人李白路過宿鬆長江江麵時,望見天柱峰的雄奇壯麗,放聲高歌:
奇峰出奇雲,秀木含秀氣。
清冥皖公山,巉絕稱人意。
宋朱熹大發感歎:
屹然天一柱,雄鎮翰維東。
隻說乾坤大,誰知立極功。
清李庚也讚歎說:
巍然天柱峰,峻拔插天表。
登躋猶未半,身已在蓬島。
憑虛舉鸞鶴,舉步煙雲繞。
天下有奇山,爭似此山好。
天柱峰又叫朝陽峰,屹立在群峰之上,太陽一出地平線,最早一縷陽光投到峰尖,最晚一束陽光也在峰尖收散。
天柱峰又叫司命峰。天柱山是道教名山,稱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屬司命真君管轄,主峰故稱司命峰。
飛來峰是天柱山第三高峰,整座山峰為一整塊巨石構成,頂有一石長約10米有餘,圍長100餘米,高約3米,渾圓如蓋壓在頂峰,似從天外飛來,石稱“飛來石”,峰因石名,峰頂的飛來石,像一頂華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峰頂。
傳說天柱山在26億年前是一片茫茫無際的西海,西海裏許多蛇妖鱉精在興風作浪,擾得民不聊生。後一太上老君路見不平,運用法力從東海龍王處借來一塊鎮妖石壓在飛來峰上,用來鎮妖。
飛來峰,從南麵看,如帽如笠;從北麵看,如棋如磨;從東看,如球如拳;從西看,則如牛眠虎臥。飛來峰的西部的石壁上,由於泉水的長期侵蝕,形成一塊石鱗斑斑酷似“龍鱗”的斑塊。
在飛來峰南麵的是“寶月峰”,峰頂東西有兩個觸角狀的巧石,中間平坦一塊方桌狀的石板,兩塊巧石像兩位老者各自向後微微傾斜,好一幅悠閑自得的神態。從東向西望,似一彎新月掛在藍天。真可謂移步換景,妙趣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