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毓秀——鍾山
鍾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以鍾山和玄武湖為中心。鍾山風景名勝區蜿蜒起伏,宛如遊龍,包括紫金山、明代城垣、玄武湖,山、湖的連接地帶以及環湖的富貴山、覆舟山和雞籠山等若幹低丘和城垣、城堡。
鍾山風景區的特點是山光與水色齊收,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相得益彰。自鍾山遠眺,玄武湖五洲煙柳,十裏春風,燕雀湖波光牆影,紫霞湖林海明珠,盡收眼底,使人心曠神怡。富貴山、覆舟山和雞籠山秀峰塔影,林木蔥鬱。
自然生成的山林野趣,加上匠心獨運的精美建築,使得鍾山風景區成為自然美與人文美緊密結合的上乘佳作。
鍾山位於六朝古都南京的東郊,是南京地區群山之首。鍾山古稱金陵山,戰國時楚國在此建金陵邑,即由此山得名。漢代開始稱鍾山,東晉時開始稱紫金山,因山有紫色頁岩,遠望山頂,紫雲繚繞,氣象萬千。
鍾山三峰相連形如巨龍,雄偉壯麗,氣勢磅礴,古有“鍾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
鍾山在南京既是一座城中之山,又是一座城中之城,集尋古探幽、觀光休閑於一體。人們常將鍾山比作龍頭,其尾拖至鎮江而入海,稱寧鎮山脈是一條巨龍,從東海入江,故曰“神龍見首不見尾”。
鍾山上的樹與城內的樹大不一樣。鍾山上的樹值得南京人驕傲,春天的梅花、秋天的楓葉和桂花、常綠的鬆柏、土生土長的榆槐、舶來的石楠,都是南京人常掛在嘴邊的樹木,鍾山因有氣候水土等優越的條件,成了一座天然茂盛的森林。
鍾山地處北溫帶和亞熱帶之交,為南北植物引種過渡地帶,植物品種豐富,林木繁茂。
鍾山是江蘇南部茅山山脈的餘脈寧鎮山脈的最高峰。山勢整體呈弧形,中部向北凸出;東段向東南方向延伸,止於馬群、麒麟門一帶;西段走向西,經太平門附近入城,隆起為富貴山、覆舟山和雞籠山。山勢蜿蜒逶迤,形如莽莽巨龍,故稱“鍾山龍蟠”。
鍾山有三座山峰,呈筆架形。主峰居中偏北叫北高峰,為寧鎮山脈的最高峰;其東南第二峰為小茅山;第三峰居西稱天堡山。環山溪流交彙,湖泊眾多,北麓的玄武湖、山南的紫霞湖、燕雀湖、琵琶湖等尤負盛名。
自六朝第一位帝王東吳孫權開始,鍾山即成為帝王陵寢及功臣勳戚的葬地所在;自六朝伊始,鍾山又是江東佛教聖地;自六朝至近現代,鍾山均為軍事要衝,兵家必爭之地。
鍾山人文景觀眾多,曆代風物薈萃,多處名勝史跡和紀念建築,琳琅滿目,錯落有致,掩映在蒼鬆翠柏之中。鍾山,是古都南京的驕傲,是古都南京的聖地。
靈穀寺在鍾山風物中是曆史最為悠久的佛寺建築。在六朝時期,鍾山寺宇很多,梵宮刹宇林立,鍾磬之聲相聞。歲月滄桑,曆代迭有興廢,至今僅山左之靈穀寺尤具規模。
特別是靈穀寺中的無量殿形製高大,全部用磚砌,不用寸釘片木,故又稱無梁殿,為國內現存同類建築中時代最早、規模最大者。
鍾山文化遺跡也頗具特色。就碑刻而言,唐代大畫家吳道子作畫、大詩人李白作讚、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的寶誌和尚像讚碑,即世稱“三絕碑”,素負盛名。
原建鍾山獨龍阜,後隨靈穀寺遷往今址。墳頭村附近的陽山碑材,即明成祖朱棣下令開鑿的,原擬作為刻製孝陵神功聖德碑的碑材,其碑額、碑身、碑座碩大無比,堪稱“絕世碑材”。
玄武湖是鍾山風景名勝的重要組成部分,東與鍾山相鄰,山清水秀,相得益彰。它處在南京市玄武門外,湖有五洲,即環洲、櫻洲、梁州、翠洲和菱洲,風光秀美,各有特色。
從南京市內出玄武門,走過兩麵綠樹婆沾染的翠虹堤,即是環洲,洲身狹長彎曲如環,故名。洲上有兩塊玲瓏剔透的太湖石,一名觀音石,一名童子石。觀音石後有一土墩,洲上遍植垂柳,微風吹來,煙雲縹緲,“環洲煙柳”成為它的特色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