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之藥——靈芝(2 / 2)

菌肉呈白色至淡棕色。菌柄:圓柱形,側生,少偏生,長7厘米至15厘米,直徑1厘米至3.5厘米,紅褐色至紫褐色,光亮。孢子細小,卵形,呈黃褐色,一端平截,具雙層壁。

靈芝是擔子菌綱多孔菌科靈芝屬真菌赤芝和紫芝的總稱,具有扶正固本等功效,《本經》上稱之為上品。靈芝的生殖細胞——孢子的藥用價值的研究也頗受世人的重視。

靈芝的品種約200多種,並不是每種靈芝都能藥用,其中包括不能食用的毒芝。

靈芝一般生長在濕度高且光線昏暗的山林中,主要生長在腐樹或是其樹木的根部。靈芝自身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隻能從其他有機物或是腐樹中攝取養料。

靈芝為腐生菌,由於可寄生在活樹上,故又稱“兼性寄生菌”。適宜生長的溫度為3度至40度範圍,以26度至28度最佳。在基質含水量接近200%,空氣相對濕度90%,在酸性土壤下生長良好。靈芝為好氣菌,子實體培養時應有充足的氧氣和散射的光照。

靈芝是一種堅硬、多孢子和微帶苦澀的大型真菌。當達到成熟期的靈芝就會噴出粉狀的孢子,從而進行繁殖。現在野生的靈芝已經很少見,而且質量不容易控製,當今以海南島產量最多,菌種最豐富。

市場上大部分都是人工種植的,我國比較出名的人工種植靈芝的產地是福建省廈門。另外,台灣較出名的靈芝產地有台北和花蓮。

世界上靈芝科的種類主要分布在亞洲、澳洲、非洲及美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少數分布於溫帶。地處北半球溫帶的歐洲僅有靈芝屬的4種,而北美洲大約5種。我國地跨熱帶至寒溫帶,靈芝科種類多而分布廣。

我國靈芝類真菌自然分布的總特點是東南部多而西北部少。如果從東北部的大興安嶺向南方向的西藏東南部畫一條斜線,便可將靈芝的分布劃分為迥然不同的兩大區,正好說明靈芝科種類的分布與我國的地形地貌、生態環境相吻合。

目前已知此條線以西由於幹旱或高寒等原因,缺乏靈芝繁殖生長的天然條件,隻分布有樹舌和靈芝兩種。在青海、新疆和寧夏幾乎沒有發現常見的靈芝。赤芝主要分布長白山和台灣地區,並以長白山靈芝和台灣的樟芝最為著名。

靈芝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吉祥、富貴、美好、長壽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稱,中華傳統醫學長期以來一直視為滋補強壯、固本扶正的珍貴中草藥。民間傳說靈芝有起死回生、長生不老之功效。

靈芝,是祖國中醫藥寶庫中的珍品,素有“仙草”之譽。古今藥理與臨床研究均證明,靈芝確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壽之功效。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對靈芝的功效有詳細的極為肯定的記載。

現代藥理學與臨床實踐進一步證實了靈芝的藥理作用,並證實多糖是靈芝的主要成分。現在,靈芝作為藥物已正式被國家藥典收載,同時它又是國家批準的新資源食品,無毒副作用,可以藥食兩用。

靈芝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醫學證明赤靈芝、紫芝、雲芝藥用價值最高。就中醫辨證看,由於該品入五髒腎補益全身五髒之氣,所以無論心、肺、肝、脾、腎髒虛弱,均可服之。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靈芝扶正固本,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的巨大作用。

靈芝不同於一般藥物對某種疾病而起治療作用,亦不同於一般營養保健食品隻對某一方麵營養素的不足進行補充和強化,而是在整體上雙向調節人體機能平衡,調動機體內部活力,調節人體新陳代謝機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促使全部的內髒或器官機能正常化。

《神農本草經》把靈芝列為上品:“主耳聾,利關節,保神益精,堅筋骨,好顏色,久服輕身不老延年。”謂赤芝“主胸中結,益心氣,補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輕身不老,延年成仙。”

葛洪《孢樸子》說道:

芝有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凡數百種也。石芝石象,生於海隅石山島嶼之涯。肉芝狀如肉。附於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大者10餘斤,小者三四斤。凡求芝草,入名山,必以3月、9月,乃山開出神藥之月……

在全國最大的原始森林,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最適宜生長。但是由於多年來人類的過度采摘,野生靈芝的存量越來越少。因此,有關部門也把它列入了保護之列,並大力引種栽培。

拓展閱讀

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享年81歲。在她花甲之年以後,她的頭發依舊黑亮潤滑,富於光澤;皮膚依然白皙紅潤,富有彈性。典籍記載:武則天的養顏秘方之一就是靈芝,她服用此方時間長達5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