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石白樺林(3 / 3)

走進白樺林,聽著嘩嘩作響的風葉之聲,我們麵對的仿佛就是一排排多情婉約的麗人,個個玉樹臨風,風情萬種,清俊挺拔。

吉林紅石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長白山麓,美麗的鬆花江橫穿公園腹地,占地麵積28500多平方千米,水域麵積2200多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84.6%,依托白山湖、紅石湖及沿岸的原生態自然景觀,組成山、島、湖三位一體的自然風光,山水相映,風光旖旎。它是我國吉林境內占地麵積最大、森林覆蓋率最高、野生動植物最全、水土含量最為充沛的多功能型國家級森林公園。

紅石國家森林公園之美,美在自然、美在大氣、美在神聖、美在神奇,它以其特有的自然景觀、原始生態、森林文化、薩滿曆史、獨特風俗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博得了人們的青睞。

在這座森林公園內,還有著名的白樺林,它們枝葉疏散,枝條柔軟,迎風搖曳。它們樹皮潔白,光滑細膩,有層白霜,像紙一樣可以分層剝離。

這些樹木喜光抗寒,端直挺拔,白色的主幹冰肌玉骨,素淡深邃,正如長白山人純正質樸的品格和不懼艱險、迎風而上的氣概。

春季的白樺林像一群白衣天使,散發出那誘人的芬芳。

夏季的白樺林一片碧綠,枝葉舒展、鬱鬱蔥蔥,起伏如波。藍藍的天空襯托著它們的高潔,繽紛的野花裝點它們腳下的土地。它們以高大的身軀支撐著天空,笑看白雲飄飄、狂風呼嘯;它們固守著大地,聆聽潺潺流過的溪水,就像當值的哨兵警惕地守衛著軍營和家鄉。

秋季的白樺林將陽光融進自己的枝葉。葉片由綠變黃,金光燦燦,淡紅的枝梢楚楚動人,伴著苦霜勾勒凝重的色彩。

雪白的樹幹和金黃的葉片相互襯映,相得益彰。有風吹過,它們便一齊沙沙地唱響起來,顯得搖曳多姿妖嬈可愛。

冬季的白樺林成為雄壯的軍隊。樹葉雖都落光,但樹梢卻是紫紅色的,密密麻麻,直指藍天,顯示著旺盛的生命力。

它們頂風傲雪,巍然屹立,給人以莊嚴、凝重、堅毅的感覺。大雪紛飛過後,被雪覆蓋的樹幹像是修長的腿套上了白色的氈靴,在瑞雪的襯映下顯得更加健壯、儀表堂堂。

除了白樺林,在紅石國家森林公園內,還有植物190餘種野生動物150餘種,魚類60餘種。紅鬆、柞樹、水曲柳等珍貴樹種在這裏競相生長,黑熊、梅花鹿、白鸛等動物同棲於林溪湖畔。野生珍菌類有黃磨、猴頭、榛蘑等20餘種,中藥類有人參、靈芝、天麻等50餘種。

紅石國家森林公園是滿族的發祥地,清初被譽為“龍水鳳脈”的“龍興之地”。園內民俗民風極為奇特,有放山習俗、開山習俗、祭江習俗、淘金習俗、木把節等組成的多元森林文化,而在園區生活的伐木人、淘金人、放排人、狩獵人、打魚人、放山人等不同行業的民俗民風更為精彩。

紅石國家森林公園有古遺址7處,深山古刹遺址8處。曆史上還有山神爺老把頭、開山始祖馬文良、放排鼻祖謝老鴰、東北淘金王韓邊外等叱吒風雲的曆史人物。

紅石國家森林公園風光旖旎,風景秀麗,具有顯著的北國風光。這裏春季山花爛漫,鳳蝶翩躚;夏季蒼山滴翠,湖光旖旎;秋季層林盡染,萬山紅遍;冬季銀裝素裹,雪域綿延。

紅石森林公園最著名的景觀就是紅林霧凇。紅石霧凇群上至白山湖的兩江口,下至吉林,延綿百裏,是世界上最大的霧凇景觀群。

置身其中,或漫步徜徉,或雲橋放眼,或霧裏尋花,在飽享眼福之中,悟一番天人合一的妙蘊。

當晨曦微露之時,金光閃閃,霧凇分外嫵媚妖嬈多姿,宛若湧起的仙山瓊閣,海市蜃樓,氣勢雄渾,蔚為壯觀。

紅石國家森林公園的林海霧凇,是山水共舞時繪就的流動畫卷,是天地揮毫間寫下的絕美詩篇。

拓展閱讀

傳說,在秦嶺的一個白樺林中,有一棵名為信哲的樺樹愛著一棵名為娓嫿的樺樹。一天,一個男孩剝下信哲身上的樹皮,寫了一封情書,有個女孩就成了男孩的女友。此後,信哲貢獻了所有的樹皮,成全了無數愛情,可他卻因失去營養而死。娓嫿悲痛欲絕,以身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