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滿足了兒子。
男人拿了一個水盆,裏麵裝滿了水。他把盆放在月光下,盆裏真有一個月亮了。
兒子趴在水盆邊,大叫著說:“月亮在裏麵。”
兒子上學時,男人每天送出接進,並且總是提著書包走在兒子身後。
這段時間,男人是兒子的書童。
兒子從小學到初中,又從初中到高中,到大學,再到分配工作,結婚生子,這歲月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十幾二十年。
男人對兒子有求必應,傾其所有。
男人通常衣不遮體,兒子卻西裝革履。
男人饑腸轆轆,兒子卻飽食終日。
男人為兒子付出了畢生精力。
歲月無情,男人在兒子年輕有為時老朽年邁了。
男人變成老人了。
然而讓這個老人沒有料到的是,當他應該頤養天年時,兒子卻把他掃地出門了。
老人在被兒子推出門時,大叫:“你不應該這樣對我呀!”
兒子沒理睬老人,“砰”的一聲把門關上。
老人在流浪街頭的很長時間裏,常常老淚縱橫。
老人看見一個人,便說:“他不應該這樣對我呀,我連天上的月亮也幫他摘過,就是沒把心挖給他。”
看見另一個人,他又說:“他不應該這樣對我呀,我連天上的月亮也幫他摘過,就是沒把心挖給他。”
再看見一個人,他還這樣說。
沒人嫌老人羅嗦,都唏噓不已地陪著老人傷心歎息。
一個電閃雷鳴的晚上,老人蜷縮在人家的屋簷下,饑寒交迫讓老人大哭不止。
老人在一道閃電過後呼號起來:“上帝呀,你睜開眼睛看看我受的罪吧。”
上帝沒有出現,但一個比老人更老的老人在一旁開口了。
他說:“這就是上帝的安排。”
老人聽了,看著那個更老的老人說:“你是上帝?”
那個更老的老人回答:“我不是上帝,但我知道這是上帝的安排。”
老人說:“你是誰?”
更老的老人說:“你看看我是誰?”
老人借著閃電,一次一次地端詳著更老的老人,但始終不知道更老的老人是誰。
老人後來搖了搖頭,問那個更老的老人說:“你到底是誰?”
更老的老人開口了,他說:“你連自己的父親都不認識——上帝怎麼會不懲罰你?”
老人這才想起,他的老父還在世上。
夢想小啟迪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兒女被父母視為珍寶,可又有多少兒女真正體會過父母的感受?親情是骨肉相連的濃情,是忘我無私的愛的奉獻。我們怎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怎能不由衷地感激他們呢?
拄著拐杖的父親
雨下得很大,很冷。
教室裏,一個名叫北的同學悄悄地對南說:“瞧!那邊牆角落裏站著一個瘸子。”
南往窗外望,輕輕地問:“哪兒?”
北伸出食指朝那兒一指。
果然,遠遠的牆角落裏,一個漢子,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提著沉甸甸的米袋,立在那兒。
南的眼裏閃過一道亮光。
北察覺出南抑製不住的激動,問南:“你認識那個瘸子?”
南說:“那不是瘸子。”
北說:“不是瘸子,又是啥?明擺著,他不是拄著拐杖嗎?你認識他?”
南搖了搖頭,心無法平靜。
下課了。雨下得更急更大了。
北發現南冒著雨偷偷地跑到了牆角落,和那個瘸子比比劃劃,親親熱熱地交談著。
南回來了。北馬上追問道:“南,你還是說說那瘸子,他是誰呀?”
南說:“那不是瘸子。”
北說:“不是瘸子,用拐杖幹嗎?你會不認識他?”
南搖了搖頭,盯著北不語。
北說:“難道是你爹?你爹是個瘸子?哈哈哈……你爹原來是個瘸子……”
南的腦袋嗡嗡嗡地直叫,他的小手緊緊地攥成了小小的拳頭,“啪”……
北“哎呀”一聲跌在了地上,教室裏響起了一陣哄堂大笑。
鈴響了,北把這件事報告了老師。
老師問南:“幹嗎打北?”
南咬了咬牙,倔強地在課堂上立滿了四十五分鍾。
放學了,雨仍在淅淅瀝瀝地下。
南送父親出校門。
南說:“爹,下個月的米,我自己回家拿,你大老遠的送一趟很辛苦。”
父親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拎著米袋,仿佛什麼也沒有聽到。
南又說:“爹,下個月的米,我自己回家拿,好嗎?”
父親笑了笑,說:“南,你好好念書,其他什麼也別想。下個月的米我按時送來。”
望著父親一瘸一瘸遠去的背影,南忍不住落下了淚水。
雨停了,夜晚的教室靜靜的。
父親一瘸一瘸的背影和“咚咚”作響的單調的拐杖聲,擊打著南的幼小心靈。
南偷偷地翻開珍藏的日記本,一筆一畫,一筆一畫,寫下了剛勁有力的兩個大字——“拐杖”。一股丹田之氣,溢滿了他的全身。
南的心在不斷地升騰。
夢想小啟迪
拐杖的鏗鏘聲,不僅打在南的心中,也在每個人的心中回蕩。在平靜中感受溫情,在風雨中感受溫暖,這就是親情——讓所有人讚歎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