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1 / 3)

第五部分

救人就是自救

一場戰爭正打得激烈,上尉在陣地上指揮士兵們打退了敵人的一次次進攻。

突然,陣地上響起了空襲的警報。這時,一架敵機向陣地俯衝過來。上尉命令士兵們緊急就地臥倒。

可是上尉並沒有就地臥下,他發現四五米之外有一個小士兵仍然渾然不覺。他毫不猶豫,一個飛身魚躍將小士兵撲倒,緊緊地壓在自己的身下。

隨著一聲巨響,飛濺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倆身上,所幸的是他們都安然無恙。可是,等上尉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

自己剛才所處的位置被炸彈炸成了一個大坑。

夢想小啟迪

不要以為付出就是損失,其實很多時候,付出更像耕耘,撒下種子的時候可能有一些付出,但日後的收獲卻是成倍的。

老花匠得病了

郊外的一個別墅小區裏,有一位老花匠。

老花匠每天種花、澆花、修剪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他服務的對象,是這個城市裏最有身份和地位的人。

那些人腰纏萬貫,一呼百應,每天開著轎車往來於城市中心和這個別墅群之間。

那些人腳步匆匆,左右著上海前進的步伐。

老花匠則不緊不慢,穿梭在花叢之間,樹枝之下。

他向西裝革履、高貴優雅的先生、女士們微笑、點頭,甚至還和他們打招呼。

那些人很有禮貌。

對他的問候總是報以矜持的微笑。

但老花匠明白,自己和人家永遠是兩個世界的人。

他不知道那些人在忙些什麼,也不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

自己隻是一個從鄉下到城裏來打工的人,沒資格認識他們。

自己隻要照料好每一塊泥土,讓泥土上的鮮花愉悅那些匆忙的人,就足夠了。

有一天,老花匠倒在了泥土上。

他得了急病,昏迷過去。

保安趕緊報告物業公司的經理:

“老花匠病了,需要送醫院,現在他身上沒有一分錢,請大家伸把手吧!”

小區的廣播裏立即播出了這個消息。

一些門打開了,一些急匆匆的腳步停下了。

就在等待救護車的幾分鍾裏,一張張票子流進了老花匠的口袋裏。

幾天後,老花匠順利出院了,從鄉下趕來的女兒把他扶回小區。那些西裝革履的業主,見到他,依然矜持地對他笑笑,和他擦肩而過。

但老花匠感到自己和他們不再有距離。

他找到物業經理,找到保安,要謝謝那些解囊相助的人。

可是,沒有人能提供一份名單。

顯然,也不能挨家挨戶敲開門去詢問。

女兒攙著老人,徘徊在小區的樓群之間。

天色漸晚,燈光亮起來了。

昏黃的,明亮的,整個小區星星點點的光亮,照在老人感激的臉上。

他在每一棟樓前停下,認真地站好,深深地彎腰,鞠躬!

堅硬的城市,在堅硬的外表下還有這麼多柔軟的地方。

他向這永不蛻變的柔軟鞠躬!

夢想小啟迪

也許財產的多少讓相同的人有了不同的世界,但有愛心做橋梁,可以讓不同世界的人的心相距不再遙遠,不再陌生。愛可以聯通一切。

對愛心的回報

幾年前,在荷蘭的一個小漁村裏,一個男孩教會全世界的人懂得了,什麼是對愛心的回報。

由於整個村莊都靠漁業為生,自願緊急救援隊就成為重要的設置。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海上的暴風吹翻了一條漁船。在緊要關頭,船員們發出了“SOS”的求救信號。

救援隊的船長聽到了警訊,村民們也都聚集在小鎮廣場中望著海港。當救援的劃艇與洶湧的海浪搏鬥時,村民們也毫不懈怠地在海邊舉起燈籠,照亮他們回家的路。

過了一個小時,救援船穿過雲霧再次出現了,歡欣鼓舞的村民們跑上前去迎接。

當船上的人筋疲力盡地抵達沙灘後,自願救援隊的隊長宣布了一條消息:由於救援船無法裝載所有的人,最後留下了一名船員。

因為再多裝一個乘客,救援船就會翻覆,所有的人都活不了。在忙亂中,隊長要另一隊自願救援者去搭救最後留下的那個人。十六歲的漢斯應聲而出。

他的母親抓著他的手臂說:“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親十年前在船難中喪生,你的哥哥保羅三個禮拜前出海,現在音訊全無。漢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漢斯回答:“媽,我必須去。如果每個人都說‘我不能去’,那會怎樣呢?媽,想想他的親人的心可能在流淚呢,我必須去。當有人要求救援,我們就得輪流扮演我們的角色。我的心指引我應該這麼做。”

漢斯吻了他的母親,加入隊友,消失在黑暗中。又過了一個小時,這對漢斯的母親來說,真是比永久還久。

最後,救援船駛出了迷霧,漢斯正站在船頭。船長把手圍成筒狀,向漢斯叫道:“你找到留下來的那個人了嗎?”

漢斯高興地大聲回答:“我們找到他了。告訴我媽,他是我哥保羅!”

夢想小啟迪

付出愛心有時候往往出自本能,絲毫沒有考慮回報,但每一個樂於奉獻的人的收獲,卻往往是出人意料的豐厚。

對感恩的獎勵

在一個鬧饑荒的城市,一個家庭殷實而且心地善良的麵包師,把城裏最窮的幾十個孩子聚集到一塊。

他拿出一個盛有麵包的籃子,對孩子們說說:“這個籃子裏的麵包你們一人一個。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以前,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個麵包。”

瞬間,這些饑餓的孩子一窩蜂似的擁了上來。他們圍著籃子推來擠去大聲叫嚷著,誰都想拿到最大的麵包。

當他們每人都拿到了麵包後,轉身就走了,竟然沒有一個人向這位好心的麵包師說聲謝謝。

但是有一個叫依娃的小女孩卻是個例外。

她既沒有同大家一起吵鬧,也沒有與其他人爭搶。

她隻是謙讓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別的孩子都拿到以後,才把剩在籃子裏最小的一個麵包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