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究竟為什麼海龜要把自己藏起來呢?相信終有一天人們會揭開這個謎團的。

在線小知識

藤壺是一種小型甲殼動物,體外有6片殼板,殼口有4片小殼板組成的蓋,固著海濱岩石和軟體動物、甲殼動物身上。大個兒的海龜身上常寄生著藤壺,這既影響它們遊泳,又會使它們感到難受。

魚也能當醫生嗎

科學家的發現

人一旦有了病,都要到醫院去看醫生,經過醫生治療,使疾病得到解除。

那麼,生活在水中的魚得了病之後,也有醫生看嗎?有,那就是清潔魚,魚一生了病,它們就去找清潔魚。這一秘密是科威特的海洋生物學家庫拉達·蘭姆布發現的。

有一次,他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海岸附近的水域進行科考時,發現有一條大魚突然離開魚群,向一條小魚衝去,這條大魚要比這條小魚大10多倍。

庫拉達·蘭姆布以為那條大魚要去吃那條小魚呢!可出乎意料的是,那條大魚到了小魚麵前,溫順地待在那裏,乖乖地張開了鰭。

小魚則靠上前去,用自己尖銳的嘴緊粘在大魚身體上,就好像在吸吮浮汁。過了一會兒,小魚突然跑出來,消失在水草之中。大魚也回到它的同伴那裏去了。

會看病的小魚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小魚就是魚的醫生,這是在給大魚看病。

生活在海洋裏的魚和人一樣,不斷地受到細菌等微生物和寄生蟲的侵襲。這些令人討厭的小東西黏附在魚鱗、鰓、鰭等部位,就會使魚染上疾病;同時,魚之間也在不斷發動戰爭,一旦受了傷,也需要治療。那麼誰來給它們治病呢?醫生就是前麵提到的那種小魚,人們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清潔魚。

清潔魚給魚治病,既不打針,也不吃藥,而是用它那尖尖的嘴巴清除病魚身上的細菌或壞死的細胞。

不過它在給魚治病的時候,對病魚也有很嚴格的要求,要求它們必須頭朝下,尾巴朝上,筆直地立在它麵前,否則它就不給予治療。假如魚得病位置是在喉嚨裏,那麼,病魚就必須乖乖地張開嘴巴,讓醫生進去清除病灶。

試驗後的結論

科學家們曾做過實驗。他們在一定的水域裏,把所有清潔魚都請出去,隻過了兩周,他們就發現,不少魚的鱗和鰓上都出現了腫脹,有的還得上了皮膚病;而有清潔魚的水域,魚則生活得很健康。由此可以證明,清潔魚是稱職的魚醫生。

在海洋裏,大約生活著40多種清潔魚。它們的醫院一般設在有珊瑚礁或岩石突出的地方。有人曾發現,一條清潔魚在6個小時內醫治了幾千條病魚。

海洋館請來“醫生魚”

廣州海洋館的海底世界裏,飼養著3條身長超過1.8米的豹紋海鱔,飼養員發現大海鱔口腔牙縫中的食物殘渣不少,身上附有外來寄生蟲,考慮到這將會影響到它們的健康,海洋館工作人員及時采取措施引進一批“醫生魚”為它們治病。

2005年8月2日,廣州海洋館把100多尾“醫生魚”,分別放養在海底世界的各大魚缸。一到“新家”,“醫生魚”就開始忙碌,東遊西竄在魚群中穿梭,認真地尋找“有病”、“有寄生蟲”的魚。奇怪的是凶猛的鯊魚、威猛的龍躉、尖齒獠牙的裸胸鱔……見到這些“醫生魚”遊來,都顯得十分溫馴,並張開大嘴、打開鰓蓋,任由“醫生”進入“清汙治病”,而不會“吃掉”它們,情景相當有趣。

“醫生魚”給人類治病

在土耳其的溫泉裏,棲息著許多能治病的“醫生魚”。

“醫生魚”的絕活是為人治療各種皮膚病、皮膚潰瘍和丹毒。世界各地有不少人慕名而來,希望能享受到“醫生魚”的神奇治療。

當患有皮膚病的人進入溫泉時,成群的“醫生魚”就會團團圍過來,對準患處開始啄咬。小魚的啄咬加上溫熱的泉水不斷衝洗患處,就好像在做全身按摩,使患者感到十分舒服。“醫生魚”的治療十分有效。9天內,“醫生魚”就可以替人治愈奇癢難忍的皮膚病,而且再也不會複發。

在線小知識

在巴哈馬熱帶海域,有一種專司清潔工作的蝦,常在魚類聚集的珊瑚中間找到適當的洞穴行醫。遇到有病的魚,它會爬到魚的身上,用銳利的鉗把外寄生蟲拖出來,然後再清理受傷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