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雲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雲塊密密層層地布滿了。這種雲叫雨層雲。雨層雲一形成,連綿不斷的雨雪也就降臨了。
夏天,雷雨到來之前,在天空先會看到淡積雲。淡積雲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雲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就發展成濃積雲。積雨雲越長越高,雲底慢慢變黑,雲峰漸漸模糊,不一會,整座雲山崩塌了,烏雲彌漫了天空,頃刻間,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馬上就會“嘩啦嘩啦”地下起暴雨,有時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卷風。我們還可以根據雲上的光彩現象,推測天氣的情況。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有時會出現一種美麗的七彩光圈,裏層是紅色的,外層是紫色的。這種光圈叫作暈。
日暈和月暈常常產生在卷層雲上,卷層雲後麵的大片高層雲和雨層雲,是大風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的說法。說明出現卷層雲,並且伴有暈,天氣就會變壞。
另有一種比暈小的彩色光環,叫作“華”。顏色的排列是裏紫外紅,跟暈剛好相反。日華和月華大多產生在高積雲的邊緣部分。華環由小變大,天氣趨向晴好。華環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為陰雨。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麵的雲幕上,常會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人們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說,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
還有一種雲彩常出現在清晨或傍晚。太陽照到天空,使雲層變成紅色,這種雲彩叫作霞。朝霞在西,表明陰雨天氣在向我們進襲;晚霞在東,表示最近幾天裏天氣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裏”的諺語。
我還想知道
雲吸收從地麵散發的熱量,並將其反射回地麵,這有助於使地球保溫。但是雲同時也將太陽光直接反射回太空,這樣便有降溫作用。哪種作用占上風取決於雲的形狀和位置。
形狀各異的閃電
樹狀的閃電
1989年8月27日4時,位於四川省南川縣的金佛山,雷鳴、閃電、大雨交加。在金佛山南麓的金佛山水電廠的總指揮胡德厚一覺醒來,發現辦公樓後麵的玉林村後山坳異常明亮。
開始以為房子著火了,但仔細一看,光亮呈扇形,頂部仿佛一瓣一瓣的,特別像蓮花,估計高約10多米。顏色白中略帶紅色,下部明亮,頂部較淡。光亮度比汽車車大燈還要強得多。但光亮朝天空散射,照射幅度不大,四周依然暗黑。
與此同時,還有一條帶狀雲氣輕紗似的飄於山間,高與光亮頂部相平。隨著一聲巨大的雷響,閃電中隻見光亮中間好似一棵傘形的樹,青枝綠葉,奇美異常。
目前這種奇怪的閃電還是一個謎。
留下圖案的閃電
1996年6月17日,在法國的南方,有兩名工人在棚子裏麵避雷雨。一個閃電出人意外地正打中他們避雨的地方,結果造成兩人都倒在地上。閃電還使其中一個男子的皮鞋開了線,還撕破了他的褲子。
不過最引人注目的是另一情況:閃電仿佛是個技術高明的攝影師,它在死者的手臂上出色地拍下一張鬆樹、楊樹及這個人表帶的照片。卡米爾·法蘭馬利昂在分析這一情況後提出一個設想,即死於閃電的人所停留過的棚子可能成了一個攝影室,閃電起了透視的作用。
不過這種設想無法解釋,為什麼拍攝時有如此奇特的選擇性,因為拍下來的隻有某些物象,而且僅僅取自四周的景觀。同樣,穿透衣服而取景拍照的現象也令人無法解釋。
還有一種更為神奇的現象,那就是圖像被印在皮下的狀況。
例如,1812年在科姆布亥有6隻羊在橡樹和榛樹林附近的野地上被閃電擊斃。當人們剝下它們的毛皮時,在它們的身上,說得準確些是在它們的毛皮裏麵發現了四周部分景物的逼真圖像。
片狀閃電
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閃電形狀。它看起來好像是在雲麵上有一片閃光。這種閃電可能是雲後麵看不見的火花放電的回光,或者是雲內閃電被雲滴遮擋而造成的漫射光,也可能是出現在雲上部的一種叢集的或閃爍狀的獨立放電現象。
片狀閃電經常是在雲的強度已經減弱,降水趨於停止時出現的。它是一種較弱的放電現象。
球狀閃電
雖說是一種十分罕見的閃電形狀,卻最引人注目。它像一團火球,有時還像一朵發光的盛開著的“繡球”菊花。它約有人頭那麼大,偶爾也有直徑幾米甚至幾十米的。
球狀閃電有時候在空中慢慢地轉悠,有時候又完全不動地懸在空中。它有時候發出白光,有時候又發出像流星一樣粉紅色光。
球狀閃電“喜歡”鑽洞,有時候,它可從煙囪、窗戶、門縫鑽進屋內,在房子裏轉一圈後又溜走。球狀閃電有時發出“噝噝”的聲音,然後一聲悶響而消失;有時又隻發出微弱的“劈啪”聲而不知不覺地消失。球狀閃電消失以後,在空氣中可能留下一些有臭味的氣煙,有點像臭氧的味道。球狀閃電的生命史不長,大約為幾秒鍾至幾分鍾。
閃電形成的假說
對流雲初始階段的離子流假說。大氣中總是存在著大量的正離子和負離子,在雲中的水滴上,電荷分布是不均勻的:最外邊的分子帶負電,裏層帶正電,內層與外層的電位差約高0.25伏特。為了平衡這個電位差,水滴必須優先吸收大氣中的負離子,這樣就使水滴逐漸帶上了負電荷。
當對流發展開始時,較輕的正離子逐漸被上升氣流帶到雲的上部;而帶負電的雲滴因為比較重,就留在下部,造成了正負電荷的分離。
水滴因含有稀薄的鹽分而起電。當雲滴凍結時,冰的晶格中可以容納負的氯離子,卻排斥正的鈉離子。
因此,水滴已凍結的部分就帶負電,而未凍結的外表麵則帶正電。由水滴凍結而成的霰粒在下落過程中,摔掉表麵還來不及凍結的水分,形成許多帶正電的小雲滴,而已凍結的核心部分則帶負電。由於重力和氣流的分選作用,帶正電的小滴被帶到雲的上部,而帶負電的霰粒則停留在雲的中下部。
我還想知道
超級閃電是指那些威力比普通閃電大100多倍的稀有閃電,是在雲層頂端發生的高空正電荷放電發光現象。普通閃電產生的電力約為10億瓦特,而超級閃電的電力至少有1000億瓦特。
隕石雨的未解之謎
波蘭華沙隕石雨
1935年3月12日在波蘭華沙的洛維茨西南曾出現過一次隕石雨,在9平方千米的地麵上,找到58塊隕石,一共重59千克,其中最重的一塊隕石約10千克。
在法國蒙多邦城南郊的奧個格伊小村,1864年5月14日20時,天空忽然出現一顆比月球還大、周圍發射火花的流星,向各方散出熾熱的碎片,法國各地都有人看見。約5分鍾後,人們聽見雷霆般的響聲,在村子附近,石頭像雨點落下。村民拾取時,隕石還是燙的,有的人手指還被燙傷,草也被熱氣烤焦變黃。
科學家將一些表麵熔融得像塗上黑漆般的隕石進行化學分析,知道這些隕石含有鐵和鎂的碳化物、磁性硫化鐵和氫氯化氨等。
隕石裏麵是什麼
1969年2月8日,在墨西哥阿侖德一帶,下了一場規模不小的隕石雨,降落範圍估計在260平方千米左右。
已收集到2000千克以上的隕石,其中最大的一塊重約110千克,科學家通過對隕石的化學成分分析,發現裏麵含有鈣、鋇、釹稀有元素。這幾種無素按照目前關於太陽係起源的原理,是很難形成的。
隕石裏為什麼會有這幾種元素呢?於是有人聯想到太陽伴星問題。在天文學上,人們習慣把較亮的那顆星叫主星,較暗的一顆叫伴星,人們把這樣成雙成對的星星稱為雙星,相對於雙星的是單星,此外,還有聚星。在銀河係裏,雙星、聚星占多數,單星很少,太陽就是其中的一顆。
隕石裏的三種原素來自哪裏
有人曾對此持懷疑態度,認為太陽有可能有伴星。1984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馬勒和同事共同提出了太陽係伴星的假說。與此同時,美國路易斯安納州的一位大學教授維持密利和密克遜等人也提出了同一假說。
他們認為,太陽還應與一個未發現的恒星組成雙星係統,那顆伴星很可能是一顆暗弱的矮星,質量是太陽的1/10,大約每2600萬年與太陽接近一次。
天文學家一直試圖從距離較近的5000多顆恒星中尋找這顆伴星,但一直沒有找到。科學家們通過對阿侖德隕石雨的研究,又為尋找太陽的伴星帶來新的希望。
天文學家們的推測
根據阿侖德隕石雨,天文學家們曾作過這樣的推測,大約在50億年以前,太陽係還是一團氣體和塵埃,離它很近的一顆恒星不知什麼原因發生了大爆炸,把許多物質拋向了天空,其中就有鈣、鋇、釹極為稀少的元素。其中一部分被拋入太陽星雲,使太陽星雲猛烈收縮,其核心部分形成了太陽,周邊部分成了行星。
阿侖德隕石可能就是50億年前爆炸的那顆恒星拋入空間的物質。太陽的這顆伴星與太陽的距離將比地球軌道遠1000倍,約1500億千米。
那麼科學家為什麼沒有找到這顆伴星呢?有人認為它可能是一顆太暗的中子星,也可能是一個黑洞,所以人們很少見到它。
阿侖德隕石中的稀有元素到底來自何處,謎底還有待於科學家們進一步的探索。
我還想知道
較大的隕石在隕落過程中飛行,由於受到高溫、高壓的氣流的衝擊,會在半空發生爆裂。爆裂開的碎塊會像雨點一樣散落到地麵,這種現象稱為隕石雨。
天使毛發之謎
天上為何會掉物呢
科學家福特的第一本著作《受詛咒者之書》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奇怪物體的討論開始的。天上墜物也可能是他最喜歡談的現象,他從科技刊物中收集到很多令人驚訝的有關天上墜物的報告:從雪花石膏到蠕蟲,但更多的是青蛙、魚和冰塊,有時候它們在暴風雨或者陣雨天氣掉下來,可有時候,它們也會在晴朗的天氣裏掉下來,這看起來非常神秘。
許多人隻是模模糊糊地知道,曾有過奇怪落物的報道,但懷疑這些報道隻不過是些奇談怪論,不可能是真實的事件。沒有哪位真正研究過這些現象的人會持這同樣的觀點。人們無法爭辯,許多東西的確像雨一樣是從天上落下來的。
在福特的時代有這樣的事,在今天仍然還有這樣的事情發生,而且同樣什麼雜物都有,同樣豐富無比。這個神秘現象不是天氣,而是它們為什麼會掉下來和怎樣掉下來。
是飛機上掉下來的嗎
有很多物品,人們以為是從飛機上掉下來的東西。落在巴恩斯的那條烤熟的比目魚據說就是一種機上餐食,不過,機上人員在半空中拋食物下來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一般是堆在飛機上,直至降落後再拋掉。
落在克萊格絡克哈特網球場的糞便,最開始有人認為是飛機上的廁所功能不正常落下來的,因為有好幾種經鑒定的純潔冰落在地上。這個解釋好像會合理一些,因為愛丁堡至伯明翰的航班當時正從頭上經過,可是,對該機所有廁所的檢查又排除了飛機出問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