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謎題

從遠古開始,地球上的災害就與人類相伴相生,地震、火山及其他地質災害一直威脅著人類,不僅如此,還有一些神秘的、未知的災難也與人類如影相隨,這些災害的發生和消失都萬分詭異,人類至今也尚未破解這些難題。

神秘的百慕大三角

恐怖的海域

百慕大三角是世界聞名的神秘海域,它地處北美佛羅裏達半島東南部。具體是指由百慕大群島、邁阿密(美國)和聖胡安(波多黎各)三點連線形成的一個三角地帶。幾百年來,這裏頻繁出現離奇的海難事故和其他一些神奇的事件。人們把這個恐怖的海域稱為“魔鬼三角”或“死亡三角”。

輪船的災難地

1963年2月2日,美國“瑪林·凱恩號”油船例行出航。這艘船上裝配著現代化的導航儀器及先進的通訊設備。

在出航的第二天,船上的船員還向海港報告說:“油船已正常地航行到北緯26度、西經73度的海麵上。”然而誰也想不到,這卻是“瑪林·凱恩號”油船發出的最後一份報告。此後,這艘油船竟無聲無息地失蹤了,好像掉進了深洞裏。事後派船去搜尋,海麵上就連一滴油也未見到。

海底金字塔

1979年,美、法科學家有了新的發現:在這個海區發現了一座金字塔,它高200米,底邊長300米,塔尖與海麵相距100米。塔身有兩個巨洞,水流洶湧而過。

有些科學家說,建造金字塔的原料可能是含鐵的巨石。由於海浪衝擊及地球磁場的長期作用,金字塔被不斷磁化,成了一塊巨大的永久磁鐵。當輪船經過這個海區時,儀表失常,而且可能會被吸入海底。

飛機的墳場

令人恐懼的是飛機在這個海區上空飛行時,也常常遭到莫名其妙的飛來橫禍。在這裏失事的飛機,有的直至最後幾分鍾,還同機場保持著正常的聯係,它們幾乎是在一瞬間消失的。有的飛機則在失事前發出了奇怪的報告:例如,儀表突然失靈、天空發黃、晴天起霧、海上變得異常等。

可是誰也沒來得及提供更詳細具體的情況,就杳無蹤跡。有人統計,從1840年至現在,飛機在百慕大三角區神秘失蹤的事件達100餘起。

中尺度旋渦

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利用先進技術對百慕大三角區進行一係列大規模調查。發現該海域有許多旋渦,其半徑20千米至40千米。旋渦方向有順時針,有逆時針;中心溫度有冷有暖,中心海麵有低有高。旋轉速度從每秒幾厘米至幾十厘米,它們時隱時現,出沒無常,壽命可達幾個月。

這就是所謂的“中尺度旋渦”。當海洋中出現順時針方向旋轉的中尺度旋渦時,海水將從四周向中心輻聚。使旋渦中心海麵高於四周,形成高出海麵幾百米的巨大的移動性“水山”。這種突如其來的巨大水山,能吞噬所有航船。當海洋中出現逆時針方向旋轉的中尺度旋渦時,海水將向四周輻射。使旋渦中心海麵低於四周,形成一個巨大的凹麵鏡,將光線反射在主軸焦點上。

一個半徑為500千米的凹麵鏡,當太陽光入射角為60度至70度時,其聚光點直徑在1米左右,焦點處的溫度可達幾萬度。不難設想,飛機一旦進入焦點附近上空,頃刻之間就會被燒成灰燼。凹麵鏡聚光需要光源,光源越強,聚光效果越好,焦點溫度也越高。這就是為什麼飛機失蹤常發生在萬裏晴空、海平如鏡、風力不大的時候,因為這些正是凹麵鏡反光、聚焦的良好條件。

中國魔鬼三角

在南海有片神秘莫測、令世人恐懼的海域。這片海域西起香港,東至台灣,南至菲律賓呂宋島,麵積約10萬平方千米。

自1979年以來,不斷出現航船失蹤事件。令人百思不解的是,這些航船失蹤後,竟未發現任何碎片、油跡或屍體。人們驚奇地發現,這片海域的位置,恰好與舉世聞名的大西洋百慕大魔鬼三角的位置遙遙相對。於是,我國南海“魔鬼三角”的稱謂不脛而走。

近年來,隨著海洋物理學的發展,科學家們在大洋中發現了中尺度旋渦。南海島嶼眾多,沿岸流、南海暖流、南海環流以及黑潮的彙聚,都為旋渦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我還想知道

百慕大三角又稱魔鬼三角或喪命地獄,有時又稱百慕大三角洲。但此區域並不是三角洲地形,據稱經常發生超自然現象及違反物理定律的事件,麵積約390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水庫與瀑布

最大的水庫

塔裏木盆地是我國第一大盆地。南有高聳的青藏高原,西有帕米爾高原,北有天山山脈。夏季風很難到達封閉的盆地,這裏極度幹旱,平均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然而,奇跡出現了。塔裏木盆地的地下,居然有巨大的天然水庫。僅盆地西部的地下水庫,每年就可提供60億立方米的優質水,相當於黃河1/8的流量。

這個發現對盆地石油開發來說,無疑是一個大喜訊。

巨大水庫的形成

塔裏木盆地的巨大水庫是如何形成的?

地下水主要是大氣降水下滲積聚形成的。這就是說,從塔裏木地區豐富的地下水可以推論,這裏曾經有過一段氣候濕潤、降水豐富的時期。

據考察,塔裏木地區地下水庫是在漫長的地質時期裏形成的。在30萬年前,塔裏木和柴達木盆地都是一片海洋。後來這裏的地殼被抬升成為陸地,但還是個降水比較豐富、草原和沼澤密布的濕潤地帶。

塔裏木地區在數萬年的潮濕期裏積聚了大量地下水。

尼亞加拉瀑布

構成了部分加拿大與美國的邊境線,將紐約州與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分開的尼亞加拉河,從伊利湖向北流向安大略湖,全長將近48千米。這條河被草莓島和格蘭德島劈開分成3段,頭8000米隻有一條河道。在格蘭德島後兩個河道又合並到一起,再流過4800米就到了舉世聞名的尼亞加拉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本身也被哥特島分成兩個部分。馬蹄形瀑布高度接近48米,頂部寬度將近1000米。這個瀑布有700米寬度的部分在加拿大境內,而另外300米位於美國一側。

大瀑布的成因

大瀑布的形成在於不尋常的地質構造。

在尼亞加拉峽穀中,岩石層是接近水平麵的,每英裏僅下降6米至7米。非常堅硬的尼亞加拉大理石構成了岩石的頂層。鬆軟的地質層很容易被水力所侵蝕,它位於岩石層之下。

激流之所以從瀑布頂部的懸崖邊緣筆直地飛瀉而下,正是由於鬆軟地層上的那層堅硬的大理石地質所起的作用。

更新世時期,當巨大的大陸冰川後撤,大理石層暴露出來,被從伊裏湖流來的洪流淹沒,就形成了如今的尼亞加拉大瀑布。通過推算冰川後撤的速度,瀑布至少在7000年前就形成了,最早則有可能在25000年前形成。

我還想知道

在地質時期,形成沙漠化過程的地質背景是第四紀新構造運動。新構造運動使得青藏地塊大幅度隆起,由此大範圍地改變了青藏高原本身的氣候特點和塔裏木盆地的大氣環流格局。

神農架鬼市之謎

史料記載

“鬼市”又叫山市、山中蜃景。清代的《興山縣誌》對神農架的鬼市有生動的記載:

神農山為房縣、興山縣、巴東縣界山,一名神農架。高塞,為三邑最幽深險阻,多猛獸,產白藥。

1884年3月,興山縣遠望神農積雪,詢之,土人雲:山上常8月雨雪,至明年6月始清;又常6月飛霜。久雨初霽,峰巒隱現,有如城郭村落,相傳為山市;每歲元宵、中秋夜、除夕,時聞爆竹鼓角聲;又常見大人跡。

在這段話裏,“神農山”即神農架的最高峰,海拔3105.4米的神農頂峰;“大人跡”即傳說中的野人的巨大足跡。《興山縣誌》中描述的詭譎奇異的山市,甚至在神農頂“時聞爆竹鼓角聲”,則給後世人留下了不解之謎。

何謂山市呢

《辭海》、《辭源》中都未收錄其名。在《漢語大詞典》中,“山市”被詮釋為“山中蜃景”,未予以詳細說明;不過,在清代蒲鬆齡的《聊齋誌異·山市》中,卻有這樣的記載:

奐山山市,邑人景之地也。數年恒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上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

可見,古人早已目睹過神農架鬼市的神采。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神農架以它撲朔迷離的野人、奇幻神秘的怪光蜚聲海內外。成群結隊的遊客帶著美麗的幻想踏進這片奇異的土地,更多的人們有幸目睹神農架鬼市的奇觀。

鬼市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

神農架地處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區,受大氣環流控製,氣溫偏涼並且多雨,並隨海拔的升高逐漸形成低山、中山、亞高山三個氣候帶,立體氣候十分明顯。

“山腳盛夏山頂春,山麓豔秋山頂冰,赤橙黃綠看不夠,春夏秋冬最難分”是林區氣候的真實寫照。

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立體小氣候,使神農架成為我國南北植物種類的過度區域和眾多動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帶。

這裏擁有當今世界北半球中緯度內陸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亞熱帶森林生態係統。境內森林覆蓋率88%,保護區內達96%。

神農有許多神奇的地質奇觀。例如,在紅花鄉境內有一條潮水河,河水一日三湧,早中晚各漲潮一次,每次持續半小時。漲潮時,水色因季節而不同,幹旱之季,水色混濁,梅雨之季,水色碧青。

宋洛鄉裏有一處水洞,隻要洞外自然溫度在28度以上時,洞內就開始結冰,山縫裏的水沿洞壁滲出形成晶瑩的冰簾,向下延伸可達10餘米,滴在洞底的水則結成冰柱,形態多樣,頂端一般呈蘑菇狀,而且為空心。進入深秋時節,冰就開始融化,到了冬季,洞內溫度就要高於洞外溫度。

正如紅花鄉、宋洛鄉的奇觀一樣,鬼市既不是所謂蛟龍、大蛤蜊之類的怪物噴雲吐氣而形成的,更不是什麼妖魔鬼怪故意製造的,而是一種奇特罕見的光學現象,它是大自然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