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裏有生命存在嗎
1977年2月,“阿爾文號”輪船在東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幾千米深的海下熱泉處發現這個終年黑暗沒有陽光的世界,其實是一個繁衍生命的沃土。在這裏生活著許多蛤、貝、白蚌、蟹和紅冠蠕蟲等動物,但其形狀卻與陽光世界裏的有很大區別。
比如深海裏的紅冠蠕蟲,最長的達兩三米。它用白色外套管把自己固定在岩石上,保護著自己的柔軟身體。它沒有嘴,沒有眼睛,也沒有消化係統,就靠著伸出套管頂端的身體,過濾海水中的食物。它的血液裏充滿了富含鐵質的血紅蛋白,因此顯得格外紅。
有人曾對這些深海生命的生存條件進行過分析,認為海水經鹽變成硫化氫,有些細菌就靠著硫化氫進行代謝,靠吸收溫泉熱能而得以繁殖。一些小動物則靠過濾這些細菌生存,大的動物又以小的動物為食物。就這樣,在沒有陽光的深海世界裏,形成了一條獨特的食物鏈,由此而維持了一係列生命的生存。
在萬米深的海溝中,也有數量不少的海洋動物,據專家估計,約有370餘種。這些動物,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海洋環境中生活,主要食物是一些海洋動物的屍體被分解的物質。近些年來,人們在洋中脊的深穀中,或在海底火山附近的熱泉海域,也發現許多海洋動物,例如蠕蟲、甲殼類、蛤、海參等。令人不解的是,在海溝深處發現的這些動物個體,比其他深海動物要大許多。
我還想知道
馬裏亞納海溝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位於北太平洋西部馬裏亞納群島以東,為一條洋底弧形窪地,延伸2550千米,平均寬69千米。溝底部有較小陡壁穀地。這條海溝的形成據估計已有6000萬年。
海洋中恐怖的奇怪現象
奧克蘭島的神秘海洞
1886年5月4日,“格蘭特將軍號”輪船在船長的指揮下,朝著奧克蘭島緩緩駛去。到了半夜的時候,“格蘭特將軍號”的船長命令舵手把船的速度放得更慢。整個海麵上顯得特別安靜,隻有船桅上的繩索發出一陣陣輕輕的聲響。
此時,“格蘭特將軍號”準備改變航行繞過奧克蘭島,繼續前進。殊不知,船已陷入強流當中,他們的處境特別的危險。
如果再不改變航向,就會撞到奧克蘭島上。雖幾經努力,但最終還是撞到了奧蘭克島的石壁上,船舵“哢嚓”一聲就被折斷了。這時候,“格蘭特將軍號”上的旅客們,正在安穩地睡著覺,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響一下驚醒了。
他們一個個睡眼惺忪,穿著睡衣就急急忙忙跑到了甲板上。隻見“格蘭特將軍號”正在強烈的海流當中,“滴溜滴溜”不停地打著轉兒。忽然,又衝過來一股海流,衝擊著船轉了一個大圈以後,就朝著島嶼的另一處石壁撞了過去。
更可怕的是,人們發現那個石壁上,隱隱約約出現了一個黑乎乎的大海洞。那個大海洞正在張著黑乎乎的大嘴,好像要把整個“格蘭特將軍號”吞進去。
水手們看到那個黑乎乎的大海洞,雖然嚇得兩條腿一個勁兒地發軟,可他們畢竟是水手,還在作著最後的努力,來挽救“格蘭特將軍號”,挽救船上的旅客們,也在挽救他們自己。
海流還在猛烈地衝擊著“格蘭特將軍號”,“格蘭特將軍號”最後身不由己地被衝進那個巨大的黑洞當中。
前桅杆“哢嚓”一聲撞到了石壁上,折成了兩截兒,又“轟隆”一聲倒了下來,“啪”的一下砸在甲板上。
船長和旅客們感到好像是天塌地陷了一樣的恐怖。接著,人們什麼也聽不見了,耳朵裏隻有那洶湧海水的吼叫聲,嚇得渾身哆嗦,亂成一團。他們再往周圍一看,黑茫茫一片,什麼也看不見,隻能坐在雜亂的甲板上等待著天亮。幾個小時以後,黎明的曙光終於露出來,天終於亮了。“格蘭特將軍號”的船底,已被衝撞出了一個大窟窿,開始慢慢下沉。船上的旅客們看到這種情景,嚇得不知所措,那些身體強壯的男人,紛紛跳進海裏逃生。可是,那個黑乎乎的大海洞,好像有一股巨大的吸引力一樣,一下就把那些人吸進了海洞裏。隻有4個人僥幸逃到洞外的救生船上。船長及其他人都隨“格蘭特將軍號”的下沉而失去了蹤影。
船隻的神秘失蹤
1890年3月26日,那個從大海洞裏死裏逃生的旅客大衛·阿斯提斯也帶著一艘叫作“達芬號”的船,到了奧克蘭群島;他們想要去找曾經被海洞吸進去的“格蘭特將軍號”以及上麵所載的黃金。不過,他們從此就一去不複返。其他到奧克蘭群島那個大海洞尋找黃金的探險隊的船隻,也都一艘艘地不明原因失蹤了。這又是一個難解的謎,至今也沒有人能說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恐怖的好望角
在非洲的最南端阿紮尼亞的境內,有一個名叫好望角的岬角。好望角是一個風暴之角,每年365天,至少有100多天風急浪高。最平靜的日子裏,海浪也有2米高,有時浪高6米以上,還有時甚至高達15米。因此好望角附近經常發生海難事故,被稱作是航海之人的“鬼門關”。好望角頻繁海難事故的發生,致使許多科學家來到好望角,調查研究這裏風急浪高的原因。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科學家認為有兩種原因:
好望角附近海域風浪大,是由於西風造成的。好望角位於亞洲大陸的西南端,它像一個箭頭一樣突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彙合處。因為好望角恰恰位於西風帶上,所以當地經常刮11級以上的大風,大風激起了巨浪,經過的船隻就處在危險之中了。那不刮西風時,為何還是海浪滔天呢?
海流說,這是美國的一位科學家提出的。他分析了多起在好望角附近海域發生的海難事件。他發現每次發生事故時,海浪總是從西南撲向東北方,而遇難船隻的行駛方向是從東北向西南。也就是說,船行的方向正好和海浪襲來的方向相反,船是頂浪行駛的。科學家還實地調查發現,海底的海流推動船隻頂著海浪前進。幾股力量的共同作用,就造成船毀人亡的結果。到底是怎麼回事?沒有答案。
颶風眼中的幸存者
1980年8月5日,一艘載貨的雙桅船“普林西號”,從美國佛羅裏達州的基韋斯特港出發,在大西洋中向牙買加島航行。
貨船向東南方向行駛3天以後,在西非洋麵上發展起來的“艾倫”颶風,竟一反挺進南美洲東北沿岸的慣常路徑,直衝西北方向的墨西哥灣而來,這真是天有不測風雲!船長巴裏經驗豐富,他深知問題的嚴重性,命令大家嚴守崗位,見機行事。
晚上21時,風速達到每秒56米,500多噸重的貨船一會兒被推到三層樓那麼高的浪尖上,一會兒被重重地摔到穀底。將近一個小時,他們身不由己地在海中“飛翔”。
到了22時,船體已遭到嚴重損壞,眼看就要下沉。巴裏船長隻好決定棄船。同船4人將自己分別捆在兩塊木製的大艙蓋上,躍進了大海,悲傷地看著心愛的船隻不斷地下沉,他們自己也在真切地體驗著死亡的威脅。
奇跡的發生
正在千鈞一發之際,突然間奇跡發生了:風不再呼嘯,巨浪變得搖籃般地蕩漾,陰雲迅即散去,星星在歡快地眨著眼,一輪彎月掛在空中。遼闊的洋麵上,僅僅10多分鍾的時間,前後竟神話般地判若兩個世界。原來,他們正處在颶風的中心“颶風眼”中。就在這時,突然一束探照燈光劃破了四周的黑暗,4個瀕臨死亡的人麵前出現一艘巨輪,這是被颶風吹離航線的挪威船“吉斯特娜號”。巴裏船長和他的夥伴們得救了!
魚雷為何不沉
魚雷本身沒有多大能源,航程一般都不會達到40千米。即使是最新式的魚雷,航程也隻有40千米。
如果沒有擊中目標,魚雷在跑完自己的航程以後,就會沉到海底或者自行爆炸。
有趣的是在世界海戰史上有一枚魚雷,發射出去以後沒有擊中目標,卻沒有沉到海底,也沒有自行爆炸,而是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了50多年。這枚魚雷是英國艦隊為突破德國艦隊的封鎖而發射的。
英國艦隊發射的那枚“死神號”魚雷,並沒有擊中德國的戰艦,而是神秘地飄入了大海。從那以後,它在大西洋海域裏時隱時現。
後來,兩艘美國軍艦在坦帕海灣堵住了“死神號”魚雷,打算用反魚雷裝置把它擊毀。由於海麵上狂風大作,雷雨交加,美國軍艦雖然經過努力,最後還是讓它逃出了包圍圈,繼續在大洋中到處遊蕩。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死神號”魚雷第二次“周遊”世界各大洋,然後轉向了內海,出入各個港灣。
我還想知道
“死神號”魚雷自從1916年開始,在世界各大洋飄蕩了半個多世紀,奇怪的是,它沒有維修,又沒有補給,怎麼能夠遊蕩這麼長時間?它還要到什麼時候才會停留下來呢?這些問題還是一個謎。
海底古磁性條帶
居裏點
19世紀末,著名物理學家居裏在自己的實驗室裏,發現磁石的一個物理特性,就是當磁石加熱到一定溫度時,原來的磁性就會消失。後來,人們把這個溫度叫“居裏點”。在地球上,岩石在成岩過程中受到地磁場的磁化作用,獲得微弱磁性,並且被磁化的岩石的磁場與地磁場是一致的。
這就是說,無論地磁場怎樣改換方向,隻要它的溫度不高於“居裏點”,岩石的磁性是不會改變的。根據這個道理,隻要測出岩石的磁性,自然能推測出當時的地磁方向。這就是在地學研究中人們常說的化石磁性。在此基礎之上,科學家利用化石磁性的原理,研究地球演化曆史的地磁場變化規律,這就是古地磁說。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科學家使用高靈敏度的磁力探測儀,在大西洋洋中脊上的海麵進行古地磁調查。調查的資料使人們驚奇地發現,在大洋底部存在著等磁力線條帶,而且呈南北向平行於大洋洋中脊中軸線的兩側,磁性正負相間。每條磁力線條帶長約數百千米,寬度在數十千米至上百千米之間不等。海底磁性條帶的發現,成為20世紀地學研究的一大奇跡。
相關研究發現
1963年,英國劍橋大學的一位年輕學者瓦因和他的老師馬修斯提出,如果“海底擴張”曾經發生過,那麼,大洋中脊上湧的熔岩,當它凝固後應當保留當時地球磁場的磁化方向。
就是說在洋脊兩側的海底,應該有磁化情況相同的磁性條帶存在。當地球磁場發生反轉時,磁性條帶的極性也應該發生反轉,磁性條帶的寬度,可以作為兩次反轉時間的度量標準。
這個大膽的假說,很快被證實了,人們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都找到了同樣對稱的磁性條帶。不僅如此,科學家還計算出在7600萬年中,地球曾發生過171次反轉現象。
我還想知道
研究發現,地球磁場兩次反轉之間的時間,最長周期約為300萬年,最短的周期約為5萬年,兩次反轉的平均周期約為42萬年至48萬年。目前,地球的磁場方向保留70萬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