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說不出話的啞泉(1 / 1)

使人說不出話的啞泉

三國時,諸葛亮為了擒拿南王孟獲,率軍南征至雲南西洱河,遇到四眼毒泉,其中一眼為啞泉。時逢天氣炎熱,人馬飲用了啞泉水後全都中毒,將士們都說不出話來。

後來幸得一智者指教,又飲安樂泉水,“隨即吐出惡涎,便能言語”,《三國演義》電視劇裏也有這集。難道真的有能讓人說不出話來的泉水嗎?

啞泉的水,喝到嘴裏卻甜滋滋的。科學家認為,它應該是一種稀有的礦化泉。啞泉水中含有銅鹽較多,呈弱酸性,初飲感覺有點甜,飲入過多則會中毒。首先影響聲帶,使發聲嘶啞甚至失聲。解救的辦法是盡快飲用一定量的堿性水,與酸性銅鹽發生中和反應,產生不溶於水的沉澱物。

雲南、貴州一帶,自古以來就是產銅的地方,深山泉水中含有銅的化合物較多,從而形成了啞泉。

雲南發現了三眼啞泉:一眼在昭通地區的巧家縣;一眼在保山市瓦窯;還有一眼在臨滄地區鳳慶縣境內瀾滄江邊。在貴州省安順紅崖碑下,也有一眼啞泉,吸引了眾多遊客。

這些啞泉有著特殊的科研價值和旅遊價值。在啞泉處都立有醒目碑牌,提醒路人和遊客不要誤飲。可是,銅礦石是不溶於水的,怎麼會跑到泉水裏麵去了?1947年,美國科學家在用硫酸銅溶液做試驗時,發現了溶液中居然有好幾種微生物:即氧化硫杆菌、氧化鐵杆菌、氧化鐵硫杆菌。它們能夠氧化、分解礦石,使其轉化成為溶於水的硫酸銅。這個發現,終於揭開了啞泉的秘密。

解毒的簡單方法是在水中摻進大量石灰水,使與之起化學反應生成不溶於水的氫氧化銅和硫酸鈣沉澱。這裏的安樂泉,即為堿性水,能使銅鹽生成不溶於水的沉澱物。

在山東省泗水縣泗張鎮天齊廟村東山腳下有一處泉水,也稱啞泉,這個啞泉是因為它出水無聲而得名的。泉水清澈,水質甘甜,四季長流。水流夏季流量充足,汩汩滔滔;冬季流量勢弱,細流涓涓;周圍林木茂密,花草豐茂,環境優雅。

當地人十分珍愛這個泉,現在這個泉仍然四季長流水,滋潤著這裏淳樸的鄉民。泉水因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成為當地優質礦泉水源頭。

知識小鏈接

在雲南、貴州等地,發現多眼黑泉,當地人把它叫做“扯雀塘”,意思是從上空飛過的雀鳥,會被扯下來中毒而死。泉中不斷冒出酸臭氣體,刺鼻、刺眼,使人頭暈、惡心,渾身發軟,呼吸急促,乃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