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雷暴的雷州半島(1 / 1)

多雷暴的雷州半島

雷州半島為我國三大半島之一,因多雷暴而得名,位於廣東省西南部,南隔約30千米寬的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

雷州半島雷暴活動十分活躍,即使在冬季,也能聽到陣陣雷聲,一年四季均有電閃雷鳴,是我國著名的三大雷區之一。

雷州半島年平均雷暴日數近90天,多的年份達100多天。每年5月至9月份是雷州半島雷暴的多發季節,其中7月至8月是雷暴高發期,雷暴活動密度大、頻次高、強度強,極易出現雷擊災害。5月至9月份平均每月達15天之多,最多的月份達20天以上,幾乎天天有雷暴,天天都可聽到“轟隆隆”的雷聲,尤其是雷州半島的南部。

那麼,雷州半島為什麼會有如此多雷暴,以“雷”著稱?這與雷州半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有關。

雷州半島多雷的原因比較複雜,從地質的角度來看,雷州半島處於上地幔的隆起區,上地幔的頂麵距離地表也即地殼厚度隻有24千米,正常的一般達到35千米,加上地表的岩石大麵積分布玄武質火山岩,含鐵比較豐富。

鐵是磁性的物質,富含鐵的地區磁電場相對較強。空氣中的物質運動摩擦產生正負電荷,帶負電荷的雲層向下靠近地麵時,地麵的突出物、金屬等會被感應出正電荷,隨著電場的逐步增強,雷雲向下形成下行先導,地麵的物體形成向上閃流,二者相遇即形成對地放電。雷州半島上地幔的隆起以及富含鐵岩石可能是多雷的影響因素之一,但同時也有很多因素如氣象等與之相關。

雷州半島地處低緯北熱帶,一年四季高溫高濕時間多、時段長,熱量豐富,三麵臨海,水汽充沛,常處於潮濕不穩定的狀態,極易產生強烈發展的積雨雲,海陸交界造成的落差也有利於強對流的觸發產生,激發空中不穩定能量的釋放。

所以,雷州半島及其附近海域特殊的地理地貌,為強對流天氣發生提供了上升運動的熱力動力條件,因此使得雷州半島雷暴天氣頻繁。

知識小鏈接

如遇強雷鳴閃電時你在家裏,無特殊需要,不要冒險外出。要將門窗關閉;拉下室內電閘,拔去電器插頭;不要使用設有外接天線的收音機和電視機,不要接打電話;不要使用淋浴洗澡、觸摸水管等,以免危險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