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是怎麼回事(2 / 2)

聯珠狀閃電之謎

各種閃電中,最罕見的是聯珠狀閃電,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未曾見過它。這種閃電形如一串發光的珍珠從雲端伸向地麵。

1916年5月8日,在德國德累斯頓城市的一所鍾樓上空,曾發生過一次聯珠狀閃電,並有了記載。人們首先看到一個線狀閃電從雲端伸下來。接著人們看見線狀閃電的通道變寬,顏色也由白色變為黃色。不久閃電通道漸漸變暗,但整個通道不是在同—時間均勻地變暗,因此明亮的通道變成一串珍珠般的亮點,從雲間垂掛下來,美麗動人。人們估計亮珠有32顆,每顆直徑為5米。之後,亮珠逐漸縮小,形狀變圓;最後亮度越來越暗,直至完全熄滅。由於聯珠狀閃電出現的機會極少,維持的時間也極短,因此人們對這種閃電的成因研究得很少,形成的原因尚不清楚。

樹枝狀閃電之謎

夏天,雷電交加的晚上雷聲隆隆、火花在天空中閃亮,一道道明亮刺眼的閃電劃破寂寞的夜空。人們常常見到的閃電大多是分岔的枝條狀而非平直的線條狀,這其中的奧妙卻不為大多數人所了解。

荷蘭科學家解釋說,大氣放電過程中存在兩種氣體,放電時如同將兩種不同黏度的液體混合,最終產生分岔的枝條形狀。

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CWI研究所的科學家曼努埃爾·艾裏亞斯介紹說,閃電中有兩種不同的媒介,即中性氣體和一個充斥著電離氣體的通道。在放電過程中,通道會在最佳時間形成一個理想導體,也就是說電流可以在其中無阻力地流動。在同一時刻,電離氣體和中性氣體原本存在的界限不穩定,導致兩種氣體交融,因而出現了分岔的枝條狀現象。

科學家解釋說,這一現象類似了兩種不同黏度的液體互相滲透出現的結果。科學家還解釋說,大氣中的放電過程是否會出現分枝現象取決於電場的強度。如果電場強度大,即使陰極和陽極氣體之間隻是相隔數毫米,也可能迅速形成“枝繁葉茂”的閃電現象。

閃電為何總是彎彎曲曲的

強電流在穿越空空蕩蕩的天空之際,碰到的阻力理當很少。但是,出現在人們眼前的閃電,為什麼會呈現扭曲狀呢?

國外氣象專家研究後認為,每逢暴風雨來臨之時,雨點就能獲得額外的電子,而電子是帶負電的。根據異電相吸的原理,這些多餘的電子會追尋地麵上的正電荷。無數的雨點流出雲層後,它所攜帶的電子會不斷碰撞別的電子,使之變成遊離電子,因而產生傳導性的軌跡。

由於空氣中散布著大量不規則形狀的帶電粒子群,傳導軌跡便在這些帶電粒子群中間跳躍著迂回延伸。於是,負電荷在到達地麵與正電荷接觸之前,閃電的軌跡總是蜿蜒曲折的。

襲擊的時間

就在你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世界各地大約正有1800個雷電交加在進行中。它們每秒鍾約發出600次閃電,其中有100次襲擊地球。

閃電可將空氣中的一部分氮變成氮化合物,借雨水衝下地麵。一年當中,地球上每一公頃土地都可獲得幾千克這種從高空來的免費肥料。

烏幹達首都坎帕拉和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是最易受到閃電襲擊的地方。據統計,爪哇島有一年竟有300天發生閃電。而曆史上最猛烈的閃電,則是1975年襲擊津巴布韋鄉村烏姆塔裏附近一幢小屋的那一次,當時死了21個人。

誰受到襲擊

閃電的受害者有2/3以上在戶外受到襲擊。在閃電擊死的人中,85%是男性,年齡大多在10歲至35歲之間。死者以在樹下避雷雨的最多。

蘇利文也許是遭閃電襲擊次數最多的人。他是一名退休的森林管理員,曾被閃電擊中7次。閃電曾經燙焦他的眉毛,燒著他的頭發,灼傷他的肩膀,扯走他的鞋子,甚至把他拋到汽車外麵。他輕描淡寫地說:“閃電總是有辦法找到我。”

知識小鏈接

防雷擊須知:不要站在大樹下;不要讓自己成為四周最高的物體;放下所有的金屬物件;不要騎自行車;不要使用電話、水管或接上插頭的電器;遠離門、窗、暖氣爐和爐灶、煙囪。屋內最安全的地方是樓下最大一個房間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