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係起源的學說
太陽係起源的災變學說
災變學說的首創者是法國的布封。20世紀前50年,有一些人相繼提出太陽係起源於災變。這個學說認為太陽是先形成的。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一顆恒星或彗星從太陽附近經過或撞到太陽上,它把太陽上的物質吸引出或撞出一部分。這部分物質後來就形成了行星。
根據這個學說,行星物質和太陽物質應源於一體。它們有“血緣”關係,或者說太陽和行星是母子關係。他們都把太陽係起源歸結為一次偶然撞擊事件,而不是從演化的必然規律去進行客觀的探討,因為銀河係中行星係是比較普遍的,太陽係絕不應是唯一的行星係。隻有從演化的角度去探求才有普遍意義。
就撞擊來說,小天體如果撞擊到太陽上,它的質量太小,不可能把太陽上的物質撞出來,小天體必被太陽吞噬掉。1994年彗星撞擊木星就是極鮮明的例證。21塊殘骸對木星發起連續攻擊,在木星表麵僅引起一點小小漣漪,被消化掉的是彗星。如果說恒星與太陽相撞,這種概率就更小了。因此,曾提出災變學說的一些人,後來也自動放棄了原有的觀點。
太陽係起源的星雲說
星雲說首先由德國哲學家康德提出來,幾十年以後,法國著名數學家拉普拉斯又獨立提出了這一問題。他們認為,整個太陽係的物質都是由同一個原始星雲形成的,星雲的中心部分形成了太陽,星雲的外圍部分形成了行星。
然而康德和拉普拉斯也有著明顯差別,康德認為太陽係是由冷的塵埃星雲的進化性演變的,先形成太陽,後形成行星。拉普拉斯則相反,認為原始星雲是氣態的,並且十分灼熱,因其迅速旋轉,先分離成圓環,圓環凝聚後形成行星,太陽的形成要比行星晚些。
盡管他們之間有這樣大的差別,但是他們大前提是一致的,因此人們便把他們捏在一起,稱為“康德——拉普拉斯假說”。
太陽係起源的俘獲學說
這個學說認為太陽在星際空間運動中,遇到了一團星際物質。太陽靠自己的引力把這團星際物質捕獲了。後來,這些物質在太陽引力作用下加速運動。類似在雪地裏滾雪球一樣,由小變大,逐漸形成了行星。根據這個學說,太陽也是先形成的。但是,行星物質不是從太陽上分出來的,而是太陽捕獲來的。它們與太陽物質沒有“血緣”關係,隻是“收養”關係。
盡管各種假說都有充分的觀測、計算和理論根據,但也都有致命的不足,所以一直也沒有一種被普遍接受的假說。太陽係在等待著新的假說。
在線小知識
1942年瑞典天體物理學家阿爾文提出了自己的星雲假說。他認為,太陽先形成,行星和衛星則是由遠處下落到太陽附近的彌漫物質形成的。按照他的方案,質量巨大且緩慢旋轉的太陽星雲,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斷坍塌,直至一個不穩定的原太陽形成之後才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