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的生命研究
各國重視火星探測
從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開始,美國發射了“火星環球勘探者”“火星氣象探測器”“火星極地著陸者”“火星奧德賽”“火星探路者”、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等火星探測器對火星進行科學探測;歐洲也於2003年發射了“火星快車”號探測器,可惜在著陸時失敗。今後,人類對於火星的探測還將繼續進行。
探測火星的原因
火星受到天文學家重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火星表麵曾被認為有液體水存在的可能,因此人類一直對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體十分好奇,而地外生命的存在與否一直被列為宇宙探索的一大目標。如果在火星上發現生命體的存在,無論其生命形式與地球上的生物體征相似與否,都將與生命的起源以及探索生命本質等課題直接相關,對科學界將會是一個極大的衝擊。
另一個原因是天文學家一直想要在火星上實現載人探測。20世紀60年代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使得人類登上了月球,從那以後天文學界對於月球的研究雖然有所減少,卻還是決定在月球建造供人類進行長期觀測的宇宙空間基地,我們希望能夠在月亮上邁出人類繼宇宙空間站探索之後的下一步。在成功實現載人登月後,緊接著要實現的便是通往火星的載人飛行。
探測火星的成果
頻繁的火星探測已使我們對於火星的基本情況有了較為詳細的了解。人類不僅在火星的表麵發現了曾有水流經過所形成的地形,最近的探測還發現了懷疑是近期流水作用所形成的地形,這一發現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
另外,從“火星環球勘探者“拍攝的照片還可以顯示火星表麵6年之中的變化。如果這裏曾經有過水流,那麼便可推斷在火星的地下至今仍然有水存在。
在線小知識
火星的赤道半徑為3398千米,自轉周期為24小時39分22.6689秒,與地球極其相似。火星上存在極冠,而且其表麵也存在水和火山的跡象,而這些跡象恰恰是導致生命起源的主要因素,因此火星是否存在有生命一直是科學家們長期爭議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