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為何會打雷(1 / 2)

冬天為何會打雷

雷電為什麼會與雪花相伴

據專家分析,當天空陰雲密布,高空雲中的氣溫在0℃以下時,雲中的水汽就會凝結成雪。雪花從雲中落下來,但落到地麵上是雪還是雨呢?

這就要看近地麵層幾百米以內的溫度了。如果近地麵層的氣溫比較高,雪花降落時,就會在近地麵層低空中重新融化,成為雨滴,這時我們看到的就是落雨;相反,如果近地麵層的氣溫比較低,雪花不能融化,這時就下雪了。一般來說,地麵氣溫在3℃或2℃以下時,就會出現下雪的現象。

1970年3月12日晚上,我國長江中下遊就出現了下雪天打雷現象。當時近地麵層的冷空氣從華北南下至長江中下遊地區,傍晚以後,該地區的氣溫下降至0℃左右,具備了下雪的條件。當時南下的冷空氣與北上強盛的暖濕氣流在這一地區彙合,暖空氣沿著低層冷空氣猛烈爬升,於是在將要下雪的層狀雲中發生了強烈的對流現象,形成了積雨雲,所以就會產生一麵下雪、一麵打雷的天氣現象。

專家同時認為,出現雷電伴大雪的罕見現象主要是冷空氣和偏南暖濕氣流在交彙和碰撞中產生了巨大能量,便有了打雷閃電,而高空和低層大氣的溫差也為冬季出現雷電創造了強大動力。

這種天氣變化在氣象史上是非常少見的,目前在氣象學上也沒有給它任何定義。

一般來講,每年的九十月份就很少會出現打雷了。這種天氣非常少見,曾在1979年11月3日北京出現過打雷情況,但是當時沒有記錄是否有雨雪。

破解雷雪之謎

2009年3月1日,美國東部地區的較大範圍被晚冬的暴風雨雪侵襲。暴風雪猛烈,雷聲震耳欲聾,當地居民被嚴寒和巨響的雷鳴所困擾。

真奇怪,不是隻有夏天才會雷鳴嗎?

美國密斯林大學哥倫比亞學院的氣象學家帕特利庫·馬凱特闡述了雷雪現象的發生原理:

雷雪和夏天的雷雨發生的原理是一樣的。太陽照射地麵,溫暖、濕潤的空氣上升的話,大氣環境就會變得不安定。隨著空氣的上升,水蒸氣的凝結就會產生雲氣。雲氣由於內部氣流的混亂而發生劇烈的碰撞。

在冬天產生這種不安定的大氣環境是雷雪發生的重要前提。

因為雷雪的發生,地表附近的大氣層比上空大氣層溫度要高,並且隻有溫度足夠低才能降雪,這是非常細微的條件。如美國南部發生的雷雪天氣,首先是因為大氣變得不穩定,才會發生雷雲現象。隨著它漸向北移,大氣的溫度降到0℃以下,即形成雷與雪共存的現象。

下雪的天氣伴隨著雷聲,這是一種罕見的天氣現象。這種奇異的天氣現象曾出現在美國的佐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的上空。雖然日本與美國的季節多少也有些不同,但這樣奇異的天氣在日本也出現過。

專家指出,美國的晚冬到早春時節經常發生電閃雷鳴夾雜暴風雪的現象。在這個時期,冷空氣氣團遇到地表附近的溫暖、濕潤的空氣就形成了雷雪天氣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