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根結底還應該說是共振。人體肌肉內髒器官都有其固有的振動頻率,當這種較低的固有頻率與次聲波的頻率相同時,就會發生共振,產生較大的振幅和能量,從而造成人體結構的巨大破壞而死亡。
自然界的次聲波來源於多方麵,如太陽磁暴、流星撞擊、風暴、大海咆哮、火山噴發、雷鳴閃電等。各種人造機構也能成為次聲源,如原子彈爆破、運載火箭的發射等,鼓風機、真空泵、柴油機等工作時也會產生次聲。
因此,人們在防止噪音對環境汙染的同時,還必須注意防止這種聽不到的次聲對人體的危害。
次聲的產生
在地球南北極附近,天空中時常會出現變幻莫測的極光,極光能產生可聽到的聲音,也可產生周期為幾分之一秒至1分鍾以上的次聲。周期為幾分鍾、運動速度達到每秒500米的次聲是極光弧產生的,周期為1分鍾左右的極光次聲是由電離層的整體運動產生的,周期較短的次聲是由極光中導電性的瞬時增加的局部極光電子噴射垂直穿過電離層引起的壓力擾動而產生的。
地震時和地震前會發生奇怪的聲音,有時像遠處隆隆的火車聲,有時像轟轟的飛機聲,有時像雷鳴,有時像牛叫。這是人耳能聽到的,還有人耳聽不到的次聲。
地震時,由於震中的激烈振動,產生縱波、橫波和表麵波,在地表麵以不同的速度傳播。這些複雜的振動會向空氣輻射頻率不同的聲波。地麵有山穀,也會衍射聲波。所以地震產生的次聲情況是複雜的。
火山噴發有不同形式,有的熔岩不斷湧出,有的呈節奏性噴發,有的呈爆炸性噴發,不同噴發形式所產生的次聲特性也不同。火山噴發時能量很大,1883年印度尼西亞的喀拉喀托火山爆發,把20多立方千米的岩石碎塊拋向天空,據說幾千千米之外還能聽到隆隆的聲音,產生的次聲傳播了10多萬千米,繞地球轉了好幾圈。
龍卷風是激烈旋轉的空氣柱,從地麵上接雲端。龍卷風漩渦直徑一般為幾十米至幾百米,風速可達100~150米/秒。觀察到的與龍卷風相應的次聲,其周期近1秒。
台風是一種反時針方向旋轉的熱帶氣旋。台風漩渦非常大,它的直徑一般有幾百千米,中間是台風眼,眼壁直徑可達數十千米,台風眼中波浪互相疊加,形成駐波,高達10多米,發出的聲波周期在4~8秒之間。雷暴、雹、風暴等惡劣天氣都會發生次聲,而且各有其特征。也許在將來可以利用次聲的這些特征來預報這些惡劣天氣的發生。
在線小知識
自然界的次聲波來源於多方麵,如太陽磁暴、流星撞擊、風暴、大海咆哮、火山噴發、雷鳴電閃等。各種人造機構也能成為次聲源,如原子彈爆炸、運載火箭的發射等,以及鼓風機、真空泵、柴油機等工作時也會產生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