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酸雨之謎(2 / 2)

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東北部及加拿大東南部地區的湖泊開始變質,水質酸化,這樣的情況使得動植物紛紛不堪忍受,大麵積湖泊停止了呼吸,可謂一潭死水,實屬慘不忍睹。

此地區的工業高速發展,代價自然就是“高度發達”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年平均2500多萬噸。這樣的汙染程度由雨水帶到陸地,可不能認為是在補給人類缺水的事實。

相反地,約3.6萬平方千米的大麵積酸雨區出現了,大約55%的湖泊被汙染而酸化變質。

可這次並不是由於空氣的停留而導致的,這些汙染氣體在北美的上空飄一會兒繼而跑到加拿大的上空飄一會兒,然後循環往複,最終導致最強的酸雨降在弗吉尼亞州。

另外,據紐約州的阿迪龍達克山區數據記載,1930年那裏隻有4%的湖泊無魚,1975年就有50%的湖泊無魚,其中200個都已成為是死湖,可見酸雨的破壞性。

北美遭到了破壞,加拿大的情況也不好過,其受酸雨影響的水域達5.2萬平方千米,5000多個湖泊明顯酸化。

多倫多1979年平均pH值為3.5,安大略省薩德伯裏周圍1500多個湖泊池塘中也總是漂浮有死魚,湖濱樹木已然枯萎。

什麼是酸雨

酸雨,顧名思義就是顯酸性的雨。目前,一般pH值小於5.6的降水稱為酸雨。分析表明,酸雨的酸度主要是由硫酸和硝酸造成的,它們占總酸度的90%以上。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工廠、汽車、飛機等燃燒和石油、天然氣不斷地向大氣中排放硫和氮的百分比物,進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這些氣體在局部地區富集,在水的凝結過程中溶解於水,再經氧化作用等複雜的大氣化學和物理過程,形成硫酸或硝酸,這兩類強酸隨雨、雪、雹、霧等降落地麵,便形成酸雨、酸雪、酸雹、酸霧等,統稱酸雨。

由此可見,酸雨也是人類活動造成嚴重大氣汙染的結果,是當代人類社會麵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之一。

酸雨有多麼可怕

酸雨刺激人的眼角膜和呼吸道黏膜,容易導致紅眼病和支氣管炎,還能誘發肺病。它使農田土壤酸化後,使本來固定在土壤礦化物中的有害重金屬,如汞、鎘、鉛等再溶出,繼而為糧食、蔬菜吸收和富集,人類攝取後中毒得病,這是酸雨對人體健康的間接影響。

酸雨能使一些珍貴文物麵目皆非。碑林文字模糊;佛像剝蝕嚴重,麵目皆非;碑林、石刻大都由石灰岩雕成,遇到酸雨立即起化學反應,酸堿中和馬上被腐蝕。

酸雨降落到湖裏會引起湖泊酸化,湖裏的藻類減少、魚類死亡,蝦類甚至滅絕。酸雨引起的酸霧,還會使鳥類受到傷害。

酸雨會引起森林衰退、湖泊酸化、土壤貧瘠、糧菜減產、建築物腐蝕……嚴重破壞著我們的家園。

在線小知識

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形成的覆蓋四川、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蘇和青島等省市部分地區,麵積為200萬平方千米的酸雨區是世界第三大酸雨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