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雲對地麵物體夜間的輻射冷卻是有妨礙的,天空有雲不利於霜的形成,因此,霜大都出現在晴朗的夜晚,也就是地麵輻射冷卻強烈的時候。
此外,風對於霜的形成也有影響。有微風的時候,空氣緩慢地流過冷物體表麵,不斷地供應著水汽,有利於霜的形成。但是,風大的時候,由於空氣流動得很快,接觸冷物體表麵的時間太短,同時風大的時候,上下層的空氣容易互相混合,不利於溫度降低,從而也會妨礙霜的形成。
大致說來,當風速達到3或3級以上時,霜就不容易形成了。
因此,霜一般形成在寒冷季節裏晴朗、微風或無風的夜晚。霜的消失有兩種方式,一是升華為水汽,一是融化成水,最常見的是日出以後因溫度升高而融化消失。霜所融化的水,對農作物有一定好處。
霧彈之謎
倫敦是世界著名的“霧都”,它以秋冬時節經常大霧迷漫而聞名於世。倫敦大霧雖給交通、航行帶來了困難,但也並非一無是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霧曾為保護全城、消滅法西斯起到很大作用。
1940年7月底,法西斯德國妄圖對英國發動空中攻勢。德軍空戰司令部錯誤地認為,倫敦的大霧可以限製英國飛機的升空起飛,突出於大霧之上的煙囪,正好可作為攻擊的目標。但每次德國空軍機群起飛,不是在中途遇到奇怪的“炸彈網”攔截,就是未能全部起飛就受到英國空軍的猛烈攻擊,幾次偷襲都以失敗告終。
有一次,德國空軍接到了倫敦大霧的氣象報告後,立即起飛。但未到倫敦,機群之間就因大霧彌漫,看不清方向而失去聯係,結果被尾隨於大霧之後的英國飛機打落下來,造成慘重傷亡,機群大部葬身魚腹。
原來,德英兩國都處於西風帶的控製之下,其天氣變化形勢是從西向東發展的,英國正好在德國西部,很容易預測出德國的天氣變化情況,而德國卻無法測出英國的天氣情況。這樣英國便利用可以測得的德國的氣象預報采取了主動攻勢。
每當霧日,英國便利用霧幕做好了迎戰準備,當霧區向東移動時,英機便在霧後尾隨攻擊德機。有時則利用大霧的障目作用,在德機飛往英國航線的大霧籠罩區段,用飛機扔下大量由100米長的鐵絲係在降落傘下的炸彈,成為航線上的“炸彈網”。因炸彈懸掛在百米長的鐵絲下,又有大霧的保護,使飛機很難發現。這種炸彈曾使德國飛行員聞之喪膽。因炸彈總是和大霧相伴而來,所以被稱為“奇怪的霧彈”。
霧,就是浮遊在低空中的小水滴。當近地麵的含水汽的大氣溫度下降使水汽超過了飽和時,多餘的水汽便在近地麵和低空凝結成為小水滴,這樣,就形成了霧。
另外,由於倫敦位於歐洲西部的大西洋中,恰值帶有大量水汽、氣溫較高的墨西哥灣暖流與寒冷、幹燥的東格陵蘭寒流交彙處,墨西哥灣暖流上的氣團暖濕、質輕,當它沿寒流上空幹冷、質重的氣團斜麵上升時,因溫度降低,水汽凝結在近地麵處就形成濃厚的鋒麵霧。這就是倫敦多霧的原因,正是這濃霧為倫敦保衛戰立下了“奇功”。
在線小知識
1952年12月5~9日期間,倫敦煙霧事件令4000人死亡,政府因而於1956年推行了《空氣清淨法案》,於倫敦部分地區禁止使用產生濃煙的燃料。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英國政府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倫敦的空氣質量已經得到明顯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