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呼吸的奇風洞
奇風洞在什麼地方
奇風洞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石林西北5000米處,在北大村與水塘鋪交界點,馬鞍山東側的一片石林奇峰間。石林風景區是我國岩溶地貌(也稱喀斯特地貌)比較集中的地區,石林麵積達400平方千米。
景區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疊水、長湖、月湖、芝雲洞、奇風洞7個風景片區組成。
其中石林的像生石,數量多,景觀價值高,舉世罕見。
石林奇峰造型迥異,各具特色:有的像撒尼人火把節時點燃的火把;有的像冰清玉潔的雪蓮;有的像鮮嫩可愛的蘑菇,甚是壯觀。
奇風洞是石林的著名景區之一。在石峰下的莊稼地裏,有一直徑一米寬的小洞,這個毫不起眼的小洞,就是奇風洞。
奇風洞是石林風景區眾多溶洞中最為奇特的一個,洞旁有一巨石突兀獨立,像一護衛奇風洞的衛士。
奇風洞不以鍾乳石的怪異出名,而是因其會像人一樣呼吸而引起人們注目,所以,也稱為“會呼吸的洞”。
奇風洞奇怪的現象
每年雨季,大地吸收了大量的雨水,幹涸的小河再次響起淙淙的流水聲時,奇風洞也開始吹風吸風,發出“呼——撲”“呼——撲”的喘息聲,像一頭疲倦的老牛在喘粗氣。
要是有人故意用泥巴封住洞口,它也能毫不費力地把泥巴吹開,照樣自由自在地呼吸。
奇風洞吹風時,安靜的大地會突然間塵土飛揚,並伴有“嘩嘩”的流水之聲,似乎洞中隨時都可能湧出洪水巨流。定眼窺視,卻不見一滴水。
風量大時,使人有置身於狂風之中、暴雨即將來臨之感。有人就地扯些幹草柴枝,放在洞前點燃。隻見洞中吹出的風,把火苗濃煙吹得漫天而飛,足有兩三米高,持續兩分鍾後火勢漸弱;暫停了十多分鍾後,洞口火苗濃煙突然被吸進洞中。
這樣一吹一吸,循環往複,像一個高明的魔術師在玩七竅噴火的把戲。
奇風洞的另一奇觀
虹吸泉位於奇風洞景區最低點,它是自然的另一奇觀。清澈透明的地下河水從洞口汩汩而出後,注入了一個落水洞。
隨著河水流淌,洞中的水位也逐漸上升,升高到1~2米時,水位突然下降,並伴有雷鳴般的排水聲。
三四分鍾後一切恢複原狀,接著水位又逐漸上升。循環往複,每二三十分鍾重複一次。
奇風洞是如何形成的
奇風洞的這些奇觀是怎樣形成的呢?
原來,奇風洞所在的地區為一種石灰岩岩溶地貌。在奇風洞之東100餘米處有一條山溝,溝內有一個石灰岩受溶蝕形成的落水井。
山上有一股清泉長年從上遊緩緩流入井中,並從井底的裂隙中又流入地下暗河。
當泉水的水量充沛時,因井底裂隙的排水能力有限,水井中的水便逐漸上漲。
由於此落水井的井壁上有裂隙,而且向上拱曲之後再緩緩落入地下暗河,奇風洞的洞隙向下傾斜與此裂隙相通。因此,當落水井的泉水上升到一定程度,即水流入井壁的裂隙,水位達到裂隙的拱曲最高點時,便產生虹吸現象。
也就是說,水沿著井壁裂隙通道流到暗河,與此同時,急速的水流發出了“嘩嘩”的響聲。鬱積在彎道中的空氣受到流水推壓,從奇風洞噴出。
當落水井的水因被大量抽走而急劇下降至井壁裂縫時,空氣便重新進入彎道產生回風。
總之,奇風洞的現象是一種虹吸現象。
事實上,奇風洞、虹吸泉和暗河是相互作用的,如果山腳小溪中沒有流水,奇風洞就不會呼吸;反之,若小溪流量太大,淹過暗河,奇風洞也不會呼吸。
因此,奇風洞的呼吸現象並不是一年四季都有,而是隻有夏秋季節的雨季才能看到的奇觀。
在線小知識
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喀斯特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