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傳千古的海石花(1 / 1)

誤傳千古的海石花

什麼是海石花

如果你有幸到海底世界作一次觀光旅遊,一定會被五光十色、千姿百態的珊瑚迷住。它們不僅外形漂亮,而且還能開出絢麗花朵。因此,千百年來人們一直認為它們是一種海底植物。我國南海一帶的漁民把珊瑚稱為“海石花”,意思是海底礁石上的開花植物。

我國古籍中也有這樣的描述:“珊瑚生海底,作枝丫狀”,“珊瑚貫中而生,高兩三尺,有枝無葉”,顯然也是把珊瑚作為植物來看待的。外國人對此與上述說法也大同小異。

相關研究

1774年,一位法國人沿著北非海岸進行考察,發現這種像花一樣的植物原來是一種貪婪的肉食動物。

為了讓人們知道他的發現,這位法國人進行了大力宣傳。遺憾的是由於傳統的偏見、人們的無知和宣傳渠道不暢,他這一發現當時沒能引起人們的重視,有人甚至說他在胡言亂語。18世紀40年代以後,生物學家們研究了珊瑚的發育過程,發現了它們的動物屬性。但仍認為其骨骼部分是植物的,稱其為“蟲植體”,意思是“動物兼植物”。這一認識在原來基礎上向前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19世紀中葉,生物學家再次集中了當時最先進的科學儀器,詳細研究了珊瑚的胚胎發育,終於發現了珊瑚的石灰質骨骼原來是它的軟體部分分泌而成的,同樣是動物性的,隻是與一般動物不同。

珊瑚

珊瑚的基本體形是圓筒或圓盤狀,呈輻射對稱,身體中央是腔腸。腔腸起消化和吸收作用。腔腸上方有個口,腔腸與口之間叫口道。口的四周有觸手,觸手中有刺絲囊,囊中有含毒液的刺絲胞,是動物防衛和捕食的武器,也就是為什麼腔腸動物門又稱刺胞動物門的由來。

它的骨骼長在肌肉外麵。珊瑚的身體是由肉和外胚層組成,隻有口道和腔腸,沒有肛門。它和海葵、水螅、海蜇一樣,屬於具有兩胚層的腔腸動物。

珊瑚在腔腸動物中是個統稱,日常生活中凡造型奇特、玲瓏剔透而來自海洋的,人們就冠之以“珊瑚”之名,凡“紅色者”,統統稱之為“紅珊瑚”。珊瑚通常包括軟珊瑚、柳珊瑚、紅珊瑚、石珊瑚、角珊瑚、水螅珊瑚、蒼珊瑚和笙珊瑚等。有人誤把體軟的海鰓類和群體海葵也誤稱為珊瑚。

在線小知識

大陸漂移、海底擴張和板塊構造三種理論構成了新的全球構造學說。海洋起源問題,也就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眉目,然而,人類的曆史與地球相比,顯然隻是一段極短暫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