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是飛毛腿嗎(1 / 2)

海豚是飛毛腿嗎

格雷怪論的產生

海豚可算得上是遊泳健將,它平常的速度每小時可遊40.000米至48.000米。當它全力前進的時候,就可以達到每小時80.000米。這樣的速度足可以讓其他魚類望塵莫及,因此人們便把海豚稱為海洋裏的飛毛腿。

但科學家們認為,根據海豚的自身特點及形體,它的遊速每小時怎麼也不能超過20.000米。如果海豚的遊速超過了它的肌肉所能承受的限度,隻有在以下兩種情況下才能得以實現:

一是海豚的肌肉具有超自然的高效率,比一般哺乳動物強6倍;二是它采用某種奇特的方法減少阻力。

這種假說,是1936年英國的一位水生動物研究專家詹·格雷提出來的,人們便把這一理論稱為格雷怪論。

格雷怪論的闡述

自從格雷提出這一怪論以來,科學家們圍繞這一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探討,海豚的遊速問題成了熱門話題。

人們很快就證實了海豚的肌肉沒有特殊的構造,當然也就不具備超自然的高效率。那麼,它的超速動力源究竟來自哪裏呢?

有人把研究的焦點,放在海豚那流線形的體型上。為了證實這種假說的可能性,便做了一個海豚的模型,從體型到體表都與真海豚別無二致。

另外,在模型上還安上了與海豚尾鰭所產生的推力相同的推進器。試驗的結果卻讓人大失所望,它與海豚的速度比起來要慢得多。這一假設被推翻了。盡管如此,人們仍然覺得海豚的遊速與其皮膚有關。因為海豚的皮膚很特別,光滑而富有彈性,同時它還不沾水。有人分析,它那光滑的皮膚可能會分泌一種潤滑物質,用來減少水中的阻力。這一假說也被推翻了,因為經研究發現,海豚沒有皮脂腺,無從分泌潤滑物。

格雷怪論的證實

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發現,海豚的皮膚分上下兩層,上層也就是外層,彈性很強;下層也就是內層,也有很好的彈性。上層皮膚在受到水的壓力時,會根據水壓的程度而變得凹凸不平。形成很多小坑,把水存進來,這樣,在身體的周圍就形成一層“水罩”。而當海豚進入高速運行狀態時,身體振動所引起的紊流,就會在皮膚的凹凸變化中得到調整,這樣就能大大減少阻力。

有人根據這種說法,研製了人造海豚皮,把它貼在魚雷模型上,結果相當令人滿意,其受阻情況比普通模型減少了60%。

可以說問題至此有了極大的進展,但人造海豚皮還不能令魚雷模型達到讓人滿意的高速度。它與真的海豚皮差在哪裏呢?這還是一個尚待破解之謎。

海豚的聲呐

所謂聲呐,原意為聲音導航和測距,是利用水下聲音來探測水中目標及其狀態的儀器或技術。常用來搜索潛艇、測量水深、探測魚群,是航海中不可缺少的導航設備。

這項技術是本世紀才發明的。但是這種人造聲呐技術與海豚一比,就顯得相形見絀。

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在水池裏插上36根金屬棒,每排6根,然後把海豚放進去。隻見海豚在棒中間遊來遊去,而絕不會碰到金屬棒。即使把它的眼睛蒙上,它也照樣暢遊無阻。如果偷偷地在水池裏放進一條小魚,它就會立刻遊過去進行捕捉。

人們發現,海豚在捕食時,會發出一係列探測信號。由於有了這種信號,它可以在幾種魚都存在的情況下,準確地捕捉到它最喜歡吃的魚。

海豚之間的交流

海豚之間還有一種獨特的交流方式。比如把一對長期生活在一起的海豚,分開在兩個水池裏,相互無法接近和看見。

然後,再用一根電話線把兩個水池連起來,隻要電路一通,人們就會驚奇地發現,兩隻海豚竟然用一種特殊的聲音交談起來。如果電路一關,它們就中止了談話。

即使把兩隻海豚分隔在遙遠的太平洋和大西洋,它們也會通過電路進行談話。有人還把海豚娃娃的聲音錄下來,放給海豚媽媽聽。當海豚媽媽聽到之後,顯得很焦躁,四處尋找它的孩子。海豚還可以用這種聲音向同伴發出警報。

海豚發聲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