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生存秘訣
狼的習性
狼起源於新大陸,在人類未興盛的五百萬年,狼在地球上的分布是最廣泛的。廣泛分布於歐、亞、美洲,狼的種類僅北美已經達到23種,亞種之多,更是不勝枚數。
狼屬於犬科動物,狼勇猛機智,形態近似於狗,區別在於眼較斜,口稍寬,尾巴較短且從不卷起並垂在後肢間,耳朵豎立不曲,有尖銳的犬齒,狼的視覺、嗅覺和聽覺都十分靈敏,狼的毛色有白色、黑色、雜色……都是不盡相同的,狼的體重一般有40多公斤,連同40厘米長的尾巴在內,平均身長154厘米,肩高有1米左右,母狼比公狼的身材小約20%。
狼基本上是肉食動物,食量相當大,一次能吞吃十幾公斤肉,夏季也偶爾吃點青草、嫩芽或漿果,但大部分食物是野兔、鼠類、河狸,間或還能捕到小鳥。
狼的嗅覺十分靈敏,多疑,生性殘忍。北方的狼常集體圍獵,南方的狼則通常自己行動。
狼的家族
解剖學家和行為主義者已經對家犬的起源研究了100多年,普遍認為:狼是家犬的直接祖先。在所有犬屬家族成員中,狼的社會組織、體型與皮毛顏色有著巨大變化。狼是在大陸上分布最廣泛的哺乳動物,由於受到人類的捕捉,造成數量銳減。可以肯定的是,善於捕捉機會且以腐肉為食的狼同人類居住至少有4萬年,在有了人類之後,它們便以人類丟棄的東西為食或者偷吃食物。每當人群在北半球區域內遷移,狼群也就跟著遷移。當它們的父母被人類獵殺後,其幼崽可能已經適應了人類的生活。
生活習性
狼集群或單獨活動。通常在繁殖季節會集成小群,冬季在北美泰加林區狼常組成較大群捕食有蹄類。在阿拉斯加,最大狼群達36頭,但一般不超過20頭。我國最多一群達21頭。狼群的大小也都是不盡相同的,常因季節和捕食的情況的改變而改變。狼的食物成分不是單一的而是很複雜的,凡是能捕到的動物都可以作為食物,包括鳥類、兩棲類和昆蟲等小型動物。狼偶爾也會以植物為食。狼喜吃野生和家養的有蹄類。
通常情況下,一個狼群由7到10隻狼組成。一頭公狼擔任首領,這頭公狼會有一個固定的配偶,它們擔負繁衍後代的責任,哺育幼狼是狼群共同的責任。
在產下幼狼之後,母狼一般需要在狼穴中待上一段時間,以哺乳和保護幼狼。在這期間,公狼和其他的狼就會為母狼尋找食物,以此來保證母狼的身體健康和奶水充足。
但母狼是不允許家族的其他成員靠近幼狼的,公狼也不例外。一旦它們靠近幼狼,母狼就會發出低沉的嚎叫表示憤怒,這表現了母狼對幼狼深切的母愛。其他的家庭成員們隻是將覓得的食物放在洞口,以供母狼食用。
母狼短時離開巢穴的目的是飲水和排泄。如同母親經常為嬰兒換尿布和洗澡一樣,母狼也經常用舌頭舔拭幼狼的全身,為狼崽保持身體上的幹淨。
狼群
狼群就是一個集體的家庭,一般由一對成年狼和它們的後代組成。它們的親族有時也會加入進來,隨著一窩窩小狼崽的出生逐漸擴大著狼群。第二年,這個狼群便會有6至9個成員了,狼崽會在狼群裏一直待到成為成狼。長大以後就會離開家族去尋找自己的伴侶,然後開始組成另一個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