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到達北極點的人(1 / 2)

第一個到達北極點的人

向北極點衝刺

1908年,著名美國探險家羅布特·皮爾裏發起了他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向北極的衝擊,當時他已經50歲了。羅布特·皮爾裏的主要目的不僅是增強探險北極所需要的體力和禦寒的能力,也是為了確定探險隊的規模和出發點。羅布特·皮爾裏曾經兩次橫穿格陵蘭並發現了格陵蘭島最北端的土地,這片土地後來被稱為“羅布特·皮爾裏地”。它最北端的突出部分,被羅布特·皮爾裏命名為“莫裏斯·傑塞普爾角島”,這是一個美國老板的名字。

在遠征中,羅布特·皮爾裏意識到,幾個人的探險隊比大規模的探險隊更適合突進性的探險;同時他也發現,格陵蘭附近洋流太快,並不適合作為北極探險的起點,於是羅布特·皮爾裏把起點轉移到了北美的最北端地區。

羅布特·皮爾裏第一次試探性航行,曾經到達埃爾斯米爾島最北端的哥倫比亞角,計劃把這裏作為奔赴北極的大本營。羅布特·皮爾裏先派先遣隊去打探道路,並把食物送到指定地點,以減輕主力部隊衝刺北極時的負擔。然而由於經驗不足和體力不濟等原因,探險隊第一次衝刺北極的計劃失敗了。

向北極的第二次衝擊

1905年,羅布特·皮爾裏從紐約出發,開始了向北極的第二次衝擊。較之第一次,這支探險隊中多了很多因紐特人。因紐特人是北極的當地居民,羅布特·皮爾裏雇用他們加入探險隊伍,主要是考慮到因紐特人對北極生活比較熟悉,肯定會對探險起到幫助,在危險時甚至可以幫助自己逃生。

經過漫長的旅程,羅布特·皮爾裏再次來到了哥倫比亞角,又向北行駛150千米,到達了赫拉克角。同第一次一樣,羅布特·皮爾裏開始在這裏建立大本營,並派出因紐特人作為先遣隊開拓道路,沿途建造食物補給站。當主力隊員開始向北極衝刺時,氣溫已降至-50℃左右。雖然冬季裏浮冰不易融化,可是冰卻不是靜止的。在彼此的衝撞中,這些浮冰變得坑坑窪窪,嚴重影響了探險隊的衝刺速度。羅布特·皮爾裏作了估算,以他們當時一天行進8000米的速度,在到達北極點前,食物早就吃光了。無奈之下,羅布特·皮爾裏下了南撤的命令。第二次衝擊又遺憾地失敗了。

第三次衝擊

1908年6月,不甘失敗的羅布特·皮爾裏駛離紐約港,向北極點發起第三次衝擊,老羅斯福總統親自為他送行。正是這一次衝擊成就了羅布特·皮爾裏,使他成為第一個登上北極點的人。

這一次的準備工作較前兩次更為充分:由所有的讚助商組成的“羅布特·皮爾裏北極俱樂部”,解決了資金問題上的後顧之憂;探險隊伍中包括船長、醫生、秘書、助手、領路的因紐特人,分工明確,各負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