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慧眼識人和自知之明(1)(2 / 3)

自知之明

一般情況下,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要比別的所有人對自己的看法都要好。換而言之,就是你評價他人要比自我評價更加嚴格,也更加精確一些。

這句話到底對不對,我們可以做一個實驗來證明一下。巴納德大學的霍林思教授就做了這麼一個實驗。他讓25個很要好的女學生分別把其他24個朋友按照某種特征做一個排列,例如,把愛幹淨這個特征作為一個例子,每個人從剩下的24個人中選出她們所認為的最愛幹淨的那個人為第一名,再選出排在其次的人為第二名,以此類推,與此同時,還要把自己也列入其中,直到第二十五名就是最不愛幹淨的那個人。別的像每個人的智慧、幽默感、自大、外貌、粗魯、功利性、雅致、社交才能等,也可以做這種實驗。

從這個實驗和上文中提到的自滿的思想就能證明,你評價他人要比評價自己更準確。瑪麗對安娜、白德、可娜、多娜等不同人的智商、外貌、自滿和社交才能等方麵的評價,大致都很準確,這要比她對自己在這些方麵的評價要準確很多,最後還要看陌生人和熟人是怎麼看你的。假如我們把外人對自己和朋友的評價作為一個標準,那麼就可以看出,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是不如自己對朋友的評價那麼準確。

另外,假如我們去觀察一下瑪麗對自己的外貌、智商、自大、功利性等方麵所做的評價,說得難聽點,她對自己的評價看起來也未免太誇張了點吧。在各種特征中,她高估自己了,特別是她覺得自己比朋友要儒雅和幽默一些。她對自己的智商和社交才能方麵所做的評價,也比別人對她的評價更高。同理,瑪麗對自己的粗魯和功利性,卻要比他人在這方麵的評價更低。

就瑪麗對自己的特征所做的評價而言,究竟她對自己哪幾個方麵的評價較為中肯,就像他人所評價的那樣呢?隻有她自己在鏡子裏看到的自己是沒錯的。瑪麗對鏡子裏的自己的評價就很中肯,也就是說,世界上那些誇耀自己美麗的女人,以及那些厭惡自己醜陋的女人,從數量上來說大致都差不多。然而,世界上那些高估自己的文雅的人,幾乎要比低估自己的文雅的人要多出四倍。這是為什麼呢?盡管每個人的眼光都一樣,可是外貌卻沒有什麼具體的變化,外表是客觀存在的,然而,儒雅或者粗魯需要從行為舉止和外表特征去體察。所以,你對自己喜歡的人就更容易去誇大他的優點,忽略他的缺點,對你自己不喜歡的人,就更容易誇大他的缺點,而忽略他的優點。美麗和整潔都是肉眼可以看見的,但自大的心態卻無法看到,這需要從個人的言行舉止中去發現。

另外,還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問題。如果你的某種特征要比別人突出很多,而你對這方麵的評價,會不會比別人對這方麵的評價更準確一些呢?事實確實是這樣的。一個文雅的女人在文雅這個方麵去評價他人,那就比一般的女人要評價得更準確一些。一個聰慧的女人在智商方麵對別人的評價也要更加準確。可以說,這個實驗是給你一麵看見內心的鏡子,你可以從鏡子裏看見自己,就像他人可以看見你是一樣的道理。在這個方麵你稍微誇大一點很正常,而且也沒有什麼壞處。況且這也許能為你確立一個生活的目的,以便更積極進取。如果對自己要求太低,或者太不相信自己,就會讓你覺得自己很渺小,百無一用,這樣下去就會妨礙你的個性的發展。你可以把自己看得更優秀一點,可不能過分地誇大事實——接著按照你自己確立的標準去奮鬥。

他人是怎麼看待自己的

在你找工作的時候,你會覺得有些緊張,這是因為你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第一次見麵時給別人留下的印象上。如果那個老板並不完全了解你,也許你就不必完全靠猜想去展現自己的優點而掩蓋自己的缺點。那麼他對你的態度就很尋常,從而可以讓你獲得一些安慰。隻有那些本來的陌生人才需要互相認識,所以你特別熟悉的朋友就不需要你刻意去認識他究竟是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