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鍾能說585個字的人

一分鍾之內講585個字,你能想象到嗎?也就是說,每一秒鍾要講約10個字。也許你經過嚐試之後會發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人的嘴不可能說得那麼快,而且就算說這麼多字,別人也不知道你說什麼。

法倫卡普卻可以做得到。她被人冠以“馬達口”,而且最新一期的“世界紀錄大全”已把她列入其中,成為世界上說話最快的人。

她的每分鍾585個字的紀錄,相信可以維持很久而無人能打破。法倫卡普並非天生便是“馬達口”。她說:“小時候我說話並沒有這麼快,但隨著紐約的快節奏生活,我逐漸加快了說話的節奏。”

法倫卡普的快嘴也是她糊口的本錢。很多人都知道電台和電視台的時間便是金錢,任何人在最短時間內提供最多信息便是金錢,所以她成為很多廣告商爭相聘用的藝人,因為在短短30秒廣告時間,誰能說出近300個字?

一年不喝水的人

在世界聞名的撒哈拉大沙漠中部,居住著一個隻有17名男子、18名女子的土著小部族。他們都住在地下的洞穴裏,膚色與沙漠的土色一樣。他們除了用一小塊獸皮遮身外,都不穿衣服。他們白天一般不出去,隻有在傍晚到第二天黎明前,才在沙漠上狩獵和尋找食物。

經人類學家調查,這一土著部族人之所以能在撒哈拉沙漠中頑強生存,是與他們具有的特殊生存本領分不開的。他們有高超的狩獵本領,當發現野駱駝後,兩名獵手便一左一右持弓飛快地追趕,兩箭齊發,射中野駱駝的雙腳,然後再捕殺。

他們很耐熱,可以在50度以上的高溫中生活。他們又很耐旱,除從食物中攝取少量水以外,可以在一年中不進一滴水。

神秘的蹈火者

在地中海愛奧尼亞群島的希臘村子裏,每年都要舉行一次最奇特的舞會。歌舞者既不穿防護服,更不穿隔熱靴,隻憑一雙赤裸的雙腳,在高達幾百度的煤塊上載歌載舞。

據說這是為了敬仰古希臘國王君士坦丁而舉行的慶祝晚會。長期以來,人們對此曾進行過種種的猜測和解釋。有人說這些蹈火者的痛感已經麻木。因為他們當時的神態已處於迷糊狀態;有人說是體內排出的汗液巧妙地使人體的腳掌與煤塊隔開;還有人推測煤灰也具有某種奇能……事實上,這些解釋都不能自圓其說。

德國物理學家長格決心解開這個謎。於是他在1974年親臨該島,在非常近的距離內仔細觀察這些蹈火者。然後他獨具匠心地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實驗:

儀式開始之前,他將一種在一定溫度下能改變顏色且極敏感的塗料搽在一位蹈火表演者的腳上,隨後細致地拍攝了表演者全過程中的一切變化。

人們從他拍下的精彩影片中看到,這位表演者在一塊燒紅的煤塊上行走4分鍾之後,又站在另一塊煤塊上達7分鍾之久。而當長格把這種特殊的塗料淋在煤塊上時,其顏色變化表示的溫度竟高達316度以上。長格隻得無可奈何地說:“無論如何,在現代的物理學領域中很難找到滿意的答案。”

另一位人類學家史蒂凡·克恩曾於1972年至1976年間花了整整16個月進行詳細研究,企圖從心理學中找到答案。他認為蹈火現象正是體現了人的意念是可以支配物質的,指出這種意念可支配自身神經對周圍環境的感覺。然而此說的解釋力也令人質疑。因此,這一神奇的蹈火現象依然是個不解之謎。

在線小知識

美國一家商店老板遭劫,並被竊賊射中一槍。令人驚奇的是,子彈打在他腦殼上卻被反彈回去。他到醫院檢查,醫生告訴他,是他的“硬”腦殼救了他。從那以後,人們稱他為刀槍不入的人。

自然界的奇物

會笑會叫的石頭

在我國四川省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的坳石灣,有兩塊會笑會叫的石頭。這兩塊上下相連的巨大龍骨石均呈燕尾形,上麵的一塊約4立方米,下麵的一塊底部埋在地裏,露出地麵約5立方米,兩石相接處有1米左右。

令人奇怪的是,下麵的石頭有一個小孔。隻要用手按住這個孔,就好像碰到了石頭的“癢處”一樣,上麵的石頭就會笨拙地搖頭晃腦,不停地發出“咯咯咯”的笑聲,10米以內都可以聽見。

與此相似的是,河南林縣石板岩鄉也有一塊半截埋在地下的石頭,它露出地麵的部分約5米高,略似圓柱體。到了傍晚,你也會聽見石頭發出一種“哼哼”的聲音,就好像老母豬在叫。這種叫聲可以持續幾個小時,因此當地的人們稱它為“豬叫石”。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這些石頭的下麵有半埋在地下的風洞,當風吹進洞口,經過石頭內部空洞的共鳴,產生了類似笑、叫的聲音,並向四周傳播,人們就好像聽到石頭在笑或在叫。

能發出聲音的石橋

七孔橋位於河北省清東陵。清東陵有15座陵寢,建有大小不等、形式各異的石橋100座,七孔橋就是其中的一座,它全長110米、寬9米,兩邊共裝有石欄板126塊。

令人奇怪的是,隻要敲擊一下橋的欄板,就會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每塊欄板大小一樣,形狀相同,然而發出的聲音卻不同,有的渾厚低沉,猶如木魚、鍾磬發出的聲音一樣,而有的則清脆尖亮。我國古代聲樂中分宮、商、角、徵、羽5個音階,所以人們把這座橋也稱五音橋。

據化驗,石橋的建造材料含有50%的鐵質方解石,因此能發聲,當地人把這種石料稱作響音石。這種石料在清東陵還有一些,如:下馬碑座、定陵寶頂的兩扇石柵欄門等。這種響音石是如何發出聲的呢?科學家至今尚未找出答案。

會唱歌的茉莉花

遼寧省遼陽市一位叫樊洪玉的老人,平時喜歡養些花花草草。這一來可以給自己找個活兒幹,打發無聊的時光;二來花草能淨化室內空氣,有利於身體健康。在眾多的花兒中,那盆茉莉花可以算是他的最愛了。這盆茉莉花自從5年前從花市上買來,就一直陪伴著樊洪玉老人。老人對茉莉花的照料也是格外精心。可是前不久,一件奇特的事情讓樊洪玉老人興奮不已。

夏天的一個傍晚,老人吃過飯後在窗前閑坐,忽然聽到一陣悅耳的聲音。

老人仔細辨別才知道聲音是從茉莉花盆中傳出來的。一開始他以為是小蟲子在叫,因為這個季節小蟲子很多。老人想把蟲子從花盆中趕走,以免它們傷害到茉莉花。

可是,老人找了半天也沒發現一隻蟲子,後來他才發現原來是茉莉花發出來的聲音。

這一發現讓老人非常驚訝,因為在自己的經驗裏還從未出現過如此奇特的事情。

此後,幾乎每天晚上的18時左右,那盆茉莉就會發出悅耳的聲音,就像人在唱歌一樣。而且,無論外界聲音有多大,茉莉都會歌唱,似乎從不受外界的影響。

有時候,樊洪玉老人把電視機聲音開得很大,卻依然能清晰地聽到茉莉的歌聲。

莉花唱歌的消息不脛而走。許多人慕名前來觀看這一奇特的現象,也有記者前來采訪。

《北方晨報》有一個記者,在深秋季節的一個傍晚,登門拜訪了樊洪玉老人。在記者剛剛進門的時候,茉莉花就發出了悅耳的聲音。聲音有些像夏季野外鳴叫的青蛙,但要比它動聽。記者將錄音筆放在花盆旁,想把花的聲音錄下來。當記者準備坐回座位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茉莉花,結果正在唱歌的茉莉花立即停止了歌唱。

原來,茉莉花雖然不受外界聲音的影響,但在它唱歌的時候是不能碰它的,不然它就會“罷唱”。花兒會唱歌,竟然有時候還要“罷唱”,真是不可思議,而且至今也沒有人能夠解釋這一奇特的現象。看來這要成為一個長期不能解釋的自然之謎了!這可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啊!

會冒泡的血液

在意大利,每年5月和10月,那不勒斯大教堂周圍總有幾千人聚集在一起等待著親眼目睹奇妙的現象——冒泡的血液。教堂之內,有兩個裝著紅棕色凝結物的小瓶子。

據說,那是一位被羅馬皇帝斬首的哲人——聖·傑組爾瑞斯流出的血。人們對這兩個瓶子進行祈禱,瓶子內的紅棕色血塊會恢複生氣,轉變成冒著泡泡的鮮血。

幾百年來,神學家和曆史學家圍繞著瓶中物質是不是真的血塊而爭論不休。直至1902年,一組科學家決心調查並揭開“聖血”的內幕。他們把瓶子放在那不勒斯大學的實驗室內,用白色的單純光線穿透瓶中物質,結果發現,其折射情況與通過人體血液的同一光源完全相同。

然而,使科學家們感到迷惑不解的是,正常血液經過800年的時間早就該腐敗了,決不會依然保持如此新鮮。也許,裏麵有一些至今未被人知曉的奇異物質。

1950年,那不勒斯大學的蘭伯丁教授試圖向教堂執事索討一部分瓶中物,以便進行徹底的化學分析,但對方不願讓“聖血”離開瓶子,因為他們怕開瓶之後“聖血”會立即分解。結果,“聖血”的身份依然不明。

最近,有一位名叫郭東的學者發現,放置在教堂的“聖血”,不論周圍溫度高低,都能不斷地冒泡,體積也持續地發生劇烈變化。對“聖血”的猜測和推理還有很多很多,可無論怎樣說,冒泡血液的奇景已大大超出了常理的範疇,成為又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

奇怪的書

在南美洲巴西聖保羅市中心廣場上,陳列著一部鋼書。這部共有1000頁的奇書均用不鏽鋼薄板鑄刻而成。書中記載著該市的曆史沿革、風土人情和名勝古跡,專供國外旅行者參觀閱讀。

在倫敦圖書館裏,珍藏著一批2000多年前盛行的羊皮書。其中最有價值的一部書是《世界末日》,它是用30萬張又薄又亮的羊皮製成的。

在朝鮮的一座右塔基層座內發現了一本印在木塊上的經書。它的書頁就像一塊塊小黑板,上麵塗有一層蜂蠟。字是用尖嘴金屬小捧刻寫的,最後用繩子把“小黑板”裝訂成冊。

在伊拉克古城尼尼微的遺址,人們發現了一種8000多年前的古書。這批古書是用泥土燒製成的,每冊25厘米至30厘米見方。考古學家們發現,在寒冷的夜晚,人們可以將它燒熱後帶上床,一麵讀書,一麵取暖。

在倫敦圖書館裏,珍藏著一本用黃金寶石裝飾的書。這本書的封麵用銅、金、寶石做成,全書重100餘千克,書中有551個金字。1964年,有個日本人出400萬法郎的高價想將它買走,但遭到了拒絕。

秘魯歌德伯澤人所讀的書,看上去像一頂頂帽子。這種帽子書是用10多層布圍成帽圈,然後每層布上都粘著書頁,這樣一頂帽子就相當於一本書。

這種書的產生是由於當地人認為書是文明的象征,而且是至高無上的,所以把書當成帽子來表示對知識的崇敬。

日本印刷公司利用最新電子技術,出版了一本叫《花語》的書,重量隻有0.0076克,而全書有100多頁,與平常人的指甲厚度相等。另外,日本還出版了一本能從針眼中穿過的書。當然,這些書都是用肉眼無法閱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