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的巨大威力(1 / 1)

核武器的巨大威力

核武器是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衝擊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壞作用,以及造成大麵積放射性汙染,阻止對方軍事行動以達到戰略目的的大殺傷力武器。

核反應不同於化學炸藥爆炸。核武器具備特有的強衝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和核電磁脈衝等殺傷破壞作用。

衝擊波以超音速向四周傳播,隨著距離的增加,傳播速度逐漸減慢,壓力逐漸減小最後變成聲波。

衝擊波的直接殺傷是通過擠壓人體內髒和聽覺器官,及其動壓使人體拋出,撞擊地麵或其他物體造成的。間接殺傷是指被衝擊波破壞的物體,或拋射的物體作用於人體造成的損傷。衝擊波也能破壞工事、建築物和武器裝備。

光輻射就是核爆炸時從溫度高達數百萬、幾千萬度的火球輻射出來的光和熱。它可造成人員皮膚燒傷、視網膜燒傷、閃光致盲;光輻射還能使木、棉、橡膠、塑料製品熔化、碳化、燃燒,使火藥燃燒、熔化;還能引爆炸藥,引起火災。

早期核輻射是指核爆炸前10多秒內放出的射線和中子流。前者以光速傳播,後者速度也可達每秒數千米至幾千萬米,兩者均有很強的穿透能力。早期核輻射能引起人員、牲畜的放射病。

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沉降物質對地麵、水、空氣、食品、人體、武器裝備等造成的汙染,稱為放射性沾染。對於暴露的人員,放射性物質的各種射線將使其患放射病。放射性沾染進入人的體內組織,也會引起放射病。

核爆炸瞬間釋放的射線與周圍的分子、原子相互作用產生大量帶電粒子,這些粒子高速運動,在爆心周圍形成很強的瞬時電磁場,並以波的形式向四麵八方擴散傳播,這就是核電磁脈衝。

核電磁脈衝場強很高、頻譜很寬,傳播速度快,作用範圍比光輻射、衝擊波和早期核輻射大得多。它能在導體中感生出很大的瞬時電壓和電流,幹擾或破壞無防護的電子設備、電路和元器件。

原子彈、氫彈等核武器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光輻射、貫穿輻射和放射性汙染的殺傷半徑可達幾千米至幾千千米,並能對目標造成綜合性的殺傷和破壞,其威力自然比普通炸彈和炮彈要大得多。

知識小鏈接

1945年,美國先後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僅有的兩顆原子彈。這場人類有史以來的巨大災難,造成了10萬餘日本平民死亡和8萬多人受傷。原子彈的空前殺傷和破壞威力,震驚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