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孫原始漂流
人類首次漂流亞馬孫河
亞馬孫河蜿蜒於南美洲的原始森林中,沿途有100多條支流,是世界上最長最大的河流之一。由於亞馬孫河流域對外交通困難,人煙稀少,因此充滿神秘和傳奇色彩,成為各國探險家心馳神往的地方。
曾經有許多探險家乘皮劃艇、獨木舟或木筏漂流過亞馬孫河,但他們都選擇河的中下遊段,對於海拔5000米以上的安第斯山頂的河段,則大都心有餘悸,退避三舍。
1985年,一支遠道而來的漂流隊決意要完成人類首次漂流亞馬孫河全程的壯舉。
這次漂流是由本部設在美國懷俄明州的安第斯皮艇探險公司發起的。參加遠征的隊員有9人,分別來自波蘭、南非、英國和美國。隊長波特是波蘭人,32歲,有著一雙狡狼般的藍眼睛,肌肉發達,性格堅強,對白浪翻滾的洶湧激流有超乎尋常的適應能力,曾創造過多次輝煌的漂流紀錄。1981年,他參加了世界最深峽穀漂流活動,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漂流隊出發
1985年8月29日,漂流隊乘坐平板卡車顛簸著爬上秘魯南部的安第斯山脈。公路延伸到海拔4500米處便消失了,目之所及是一片光禿禿的山嶺。山上氧氣的含量隻有地麵的一半,人人感到頭部陣陣疼痛,強烈的陽光輻射又刺激著他們的眼球。
下車以後,他們每人身背一艘皮艇及生活必需品,蹣跚著去尋找那隱藏在山地裏的亞馬孫河發源地。他們開始向大陸分水嶺攀登。天空晦暗,強風夾著雪呼嘯不停,無論他們的腰彎得多麼低,風依然毫不留情地吹來,裸露著的臉都已被風吹得麻木了。
“左腳,右腳,一步,二步,三步……”當他們數到第731步時,終於到達了最高分水嶺。波特在海拔5200米的奇爾卡雪山山脊上劃了一道線,用木棍在一邊寫上“太平洋”,另一邊寫上“大西洋”,並立即標示在地圖上。
他喘著氣說:“現在我們跨越分界線!”
腳下淡藍色的冰川在閃閃發光,這就是亞馬孫河的發源地,也即亞馬孫上遊阿普裏馬克河的源頭。
阿普裏馬克河是一條年輕而狂野的高山河流,長約960千米,奔瀉於兩條山脈之間的狹長高原上。由於河流深切,河床高低起伏非常大,布滿了無數的急流險灘。這時,雇用的向導臨陣脫逃了,但波特仍帶著隊員們默默地離開營地出發,一艘艘單人皮劃艇沿冰川腳下的潺潺細流漂流下去,前途吉凶未卜。
進入阿庫巴馬巴深淵
第二天中午,他們進入阿庫巴馬巴深淵,河麵僅寬6米,河水洶湧地奔騰著。他們遇到一連4個瀑布的急流,發出雷鳴般的轟響,每處瀑布落差約200米,一片白色泡沫。
在第一個急流處,他們在百米以外就發現前方的河麵突然斷裂,隻見巨大的峭壁聳立其上。眼前已經沒有退路,他們個個提心吊膽悄然前進,緩緩地滑向瀑布。
突然,湍急的河流把他們高高托起,向空中拋去,然後瀉入河水中,撞在礁石上,波特和幾個隊員的頭都被撞破了。
“前進!前進!前進!”波特高聲呼叫著,雙臂奮力劃槳。
經過第三個急流時,人人都全身濕透。他們跌跌撞撞來到最後一個急流,皮艇從左側峭壁彈起,衝撞到山岩上,一個360度彎折,再撞到右麵的陡坡上,然後徑直向水流中央的黑色漩渦漂躍而去。皮艇幾經掙紮,才從漩渦中擺脫出來。
經過這一番全力拚搏,他們總算劃到了岸邊,可以稍稍歇一口氣。於是他們就停在峽穀裏煮飯宿營。由於漂流速度被迫放慢,波特不得不把本來就嚴格限製的食物再減少一半,鍋裏唯一不加限製添加的就是水。漂流隊員喝完稀薄的粥,然後在花崗岩的山坡上鋪開睡袋,擠作一團躺了下來。
漂流隊員死裏逃生
隊員們在深淵裏行進到第五天時,一位名叫喬·凱恩的美國小夥子在一個更長、更惡劣的急流中突然兩眼發黑,被甩出了劃艇。河水的回旋力猶如鉗子把他死死卡住,令他一時無法動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