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博物館——向海濕地
聽老人們講,當年的玉皇大帝曾將一條違犯天條的黑龍貶下凡間,在黑龍江修煉,但黑龍顧念蒼生,年年旱時降甘霖,澇時排澇引洪,使這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特別是它經常化作一位黑麵的書生,自稱姓李,到民間訪貧問苦,幫助鄉親們。人們都親切地稱呼它為“老李”。
後來,有一條白龍在香海一帶作惡,糟蹋莊稼,為害鄉鄰。老李知道後,就專門從黑龍江趕來收服它,經過幾場大戰,終於趕跑了為非作歹的白龍,但黑龍也受了重傷,尾巴被白龍咬掉,這就是“禿尾巴老李”的由來。
不過據說黑龍身受傷重,不能駕雲回老家黑龍江了,於是就隻好在向海當地養傷,後來就在黑龍養傷的地方出現一片沼澤,成為現在的向海濕地。
而向海則是因香海廟而得名的。曆史上,香海一帶是蒙古族王爺哈圖可吐的領地,蒙古族多信仰藏傳佛教。
1664年初,在山清水秀的香海湖西塔甸子,建起了一座青磚灰瓦的寺廟,初名為“青海廟”。
1784年,乾隆皇帝賜名為“福興寺”,並親筆以滿、漢、蒙、藏4種文字書寫匾額和碑文:
雲飛鶴舞,綠野仙蹤。
福興聖地,瑞鼓祥鍾。
在北京的雍和宮《福興寺誌》內還留有這段記錄。當年福興寺殿宇崇宏,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逢吉日更盛。
1928年,西藏活佛班禪大師曾專程來此傳經說法,福興寺內整日香煙繚繞,彌漫如海,故俗稱香海廟。其所在地也被當地人稱為香海,後來錯傳為向海,久而久之,就正式命名為向海了。
向海濕地位於吉林省白城地區通榆縣西北麵,向海水庫的南麵,科爾沁草原的東部邊陲,麵積為10.7萬公頃,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向海濕地是以我國西部草原原始特色的沼澤、鳥獸、黃榆、葦蕩、杏樹林和捕魚等自然景觀為主的區域,素有“東有長白、西有向海”的美譽。
區內為典型的草原濕地地貌,三條大河霍林河、額木太河、洮兒河橫貫其中,兩個大型和上百個小型的自然泡沼星羅棋布。
蜿蜒起伏的沙丘,波光瀲灩的湖泊,千姿百態的蒙古黃榆,綠浪韶滾的蒲草葦蕩,牛羊親吻著草地,魚蝦漫遊於池塘,漁翁、牧童、炊煙、農舍等一起構成了一組秀麗的田園詩,一幅淡雅的風俗畫。
區內自然資源豐富,有200餘種草本植物和20多種林木。有魚類20多種、鳥類173種、鶴類15種,占全世界現有鶴類的40%。珍稀禽類有丹頂鶴、白枕鶴、白頭鶴、灰鶴、白鶴、天鵝、金雕等,在當地遠近聞名。
這裏還是各種走獸出沒的天然動物園,在草地中、樹林裏生活著麅子、山兔、黃羊、狐狸、灰狼、黃鼠狼、艾虎等30餘種大大小小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