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奇山——安徽黃山1(1 / 3)

第一奇山——安徽黃山1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位於安徽南部。黃山共有82峰,或崔嵬雄渾,或峻峭秀麗,布局錯落有致、天然巧成,並以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三大主峰為中心向三周鋪展,跌落為深壑幽穀,隆起成峰巒峭壁,風光旖旎、美不勝收。黃山集我國各大名山的美景於一身,尤其以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曆來享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美譽。

黃山奇景中的古老傳說

黃山,古代稱為“天子都”,因為它雄偉秀麗,又神秘莫測,是天帝和神仙的居所。到秦代,人們根據它的顏色又稱為“黟山”。

那麼,後來黟山為什麼又改叫黃山了呢?據說是因為黃帝曾在此煉丹而得名。

黃帝又稱軒轅氏,是古代時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帶領人們養蠶、製造舟車。時光飛逝,黃帝到了老年,還有許多事情沒有完成,如河流需要治理、土地需要開墾、禽獸需要馴化等。

黃帝為了長生不老,多為百姓辦好事,便派浮丘公為他尋找可以修煉長生不老的仙丹的地方。

浮丘公走了3年才回來,告訴黃帝:“江南有一座高山,隻因山上多是黑石,叫黟山,那裏可以煉丹。”

於是,黃帝帶領浮丘公、容成子和一些臣仆來到黟山,壘石造屋,砌煉丹爐,然後去采集煉丹所需的草藥。

黟山有幾十座陡峭的山峰,有的地方連猴子也難上去,可軒轅黃帝卻踏遍了每一寸山崖。

到後來,所備的糧食吃完了,隻能靠摘野果充饑,很多人忍受不了那份苦,偷偷跑走了,最後隻剩下黃帝和浮丘公、容成子3人。

他們經過9年千辛萬苦的尋找,終於采集齊煉丹所需的草藥,又打了一口井,掘開清冽甘甜的山泉,這才開始煉丹。

3年過去了,原來準備好的柴快要燒完了,仙丹還沒煉成,煉丹台附近的樹已被砍光,浮丘公和容成子隻得到遠處去砍柴,黃帝一人看守爐火。

黃帝把最後一塊鬆柴填進了爐膛,浮丘公和容成子還沒回來,眼看火勢越來越小,一旦熄滅,將前功盡棄。黃帝便把自己的一條腿伸進爐裏當柴燒,終於煉成了仙丹。

這時浮丘公和容成子也趕了回來,把黃帝的腿從火裏救了出來。3個人吃了仙丹,果然脫胎換骨,飄然成仙了。後來人們就稱這座山為黃山了。

還傳說,在桃花溪中還有他們煉丹時用過的丹井和藥臼呢!並且,在黃山的群峰中軒轅峰、浮丘峰和容成峰就是以他們3個人的名字命名的。

黃山共有82峰,以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三大主峰為中心向三麵鋪展開來,黃山的前海是以三大主峰中的蓮花峰和天都峰為主體組成的。

在天都峰和蓮花峰之間是著名的玉屏峰,這裏幾乎集黃山奇景之大成,故有黃山絕佳處之稱。

玉屏峰前有巨石如平台,左有青獅石、迎客鬆,右有白象石、送客鬆、立雪台。登台四眺,景色奇絕。著名的“玉屏臥佛”就在峰頂,頭左腳右,惟妙惟肖。

玉屏臥佛是花崗岩山體經過自然風化形成的,毫無人工斧鑿的痕跡。它長約數百米,鼻子高聳,眉眼清晰,甚至連頭上的螺髻、頸部的喉結也都清晰可辨。

送客鬆畔是觀賞臥佛的最佳處,隻見玉屏臥佛頭朝蓮花峰,腳朝耕雲峰,左右有象、獅二石鎮守,頭頂有金龜侍候,臥姿安詳,形態逼真。有當地群眾反映,民間早有稱玉屏峰為“美人靠”、“睡美人”和“睡觀音”等講法。

天都峰位於玉屏峰南1000米,是黃山三大主峰中最為險峻的一座,海拔1830米。有古詩讚道:

任它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

天都峰頂有“登峰造極”石刻,使人有“海到盡處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之感。

黃山第一高峰蓮花峰位於玉屏峰北,蓮花峰峰海拔1864米,峻峭高聳,氣勢雄偉,宛如初綻的蓮花,故名蓮花峰。

從蓮花嶺至蓮花峰頂約2000米,這段路叫蓮花梗,沿途有飛龍鬆、倒掛鬆等黃山名鬆及黃山杜鵑。

蓮花峰絕頂處方圓丈餘,中間有香砂井,置身峰頂,遙望四方,千峰競秀、萬壑生煙。在萬裏晴空時,可東望天目山,西望廬山,北望九華山。雨後,縱觀八麵雲海,更為壯觀。

關於蓮花峰,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故事:相傳很久以前,觀音奉天帝之命,下凡巡視。當她手持淨瓶、柳枝二寶,乘著象征吉祥如意的蓮花寶座,駕雲來到黃山時,受到山神、水神、花神及仙猿、百鳥的熱烈歡迎。

觀音見山奇水秀,雲霞璀璨,草木生輝,又有許多好客的朋友,便久久盤桓,不願離去,早把那森嚴寂寞的“天宮”忘得一幹二淨。

一日,天帝派來“烏鴉使者”,催觀音回宮。觀音不願遵旨,天帝即派天兵天將前來捉拿,要治她抗旨之罪。

觀音取出隨身法寶,用柳枝蘸著淨瓶裏的法水,向對方揮灑。天兵天將素知法水厲害,一旦沾身,立即皮焦肉爛,因而都不敢近身。加之黃山山神、水神、花神、仙猿、百鳥等齊為觀音助陣,因此,一場惡戰,直打得天兵天將丟盔棄甲而逃。

天帝非常生氣,於是降下禦旨,將其逐出天宮,責令她永住波濤險惡的南海,所以人們便稱她為“南海觀世音”。但是,觀音沒將天帝的禦旨當回事,讓她住南海,她偏要住在自己心愛的黃山。

觀音怕天帝再來騷擾,就索性將乘坐的蓮花寶座,點化成雄奇秀麗的山峰,這便是後來的蓮花峰。

鼇魚峰在蓮花峰的西南方,鼇魚峰高1780米,峰以形名,那巨大高昂的鼇首,大有鯨吞天地之勢。

在蓮花峰和鼇魚峰中間便是百步雲梯。百步雲梯是在石壁上鑿成的一百餘級險峻陡峭的蹬道,從兩石間穿過下行,十分險峻,走在上麵也會讓人覺得心驚,那又是誰在這前後數裏,杳無人煙的懸崖上開出一條通途呢?

相傳,在很早以前,山下住著一個黃善人,終年修橋補路,十分好善樂施。

當時,前山和後山互不相通,就卡在蓮花峰和鼇魚峰之間的這塊懸崖上,當地人稱它為“斷頭崖”。

黃善人想在這裏開一條路,但是即使出大價錢也雇不到一個幫手,隻得自己幹了起來。後來,他的善心被救苦救難的乞丐大仙鐵拐李知道了,鐵拐李有意點化黃善人,於是變成一個年輕美貌的遊山女子,假裝因迷路來到斷頭崖前,求黃善人送她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