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兩巨石,一似獅,一如虎,為“獅虎鬥”。從山嶺上看此峰,宛如頭戴方帽的“知客僧”,正向人們垂袖恭迎,與北雁的“接客僧”競獻殷勤。從東南屏障往南行,山下有個小洲呈臥魚形,這就是躍鯉灘,又名石鯉,再往前則是雲關。
雲關是由兩座懸岩夾峙而成,頂端有大石梁覆蓋,形成天門,洞門高30多米,寬4米,其下形成比東南屏障更為高深的拱門。石壁上兩行題句最為貼切:“雲鎖天窗隱,關開月矚明。”如遇山雨欲來,狂風滿穀,雲霧穿過關口,如海濤洶湧,更是奇觀。雲關前左右兩邊,天將峰與蟾蜍峰對峙,頂上又有望海獅、仰天獅、玉仙峰和純陽峰。
在西洞前殿憑欄遙望,觀音洞頂偏左處,有一岩形似筆架,就是筆架峰。向右,兩側小山頭間有塊巨石,連起來看,恰似一隻俯臥的大蝙蝠,稱為蝙蝠峰。峰下有棲息過蝙蝠的蝙蝠洞。
蝙蝠峰正下方,有少女殉情化身的玉女峰。往下看,還有美人岩,又稱美女梳妝峰。但又像老公公背著老婆婆,叫做“公負婆”。“公負婆”右邊,有瞪眼蹲著的蟾蜍岩。在碧溪畔,有“五色杜鵑”和“四季杜鵑”。盛開時,絢麗爛漫,很有特色。後來南宋著名文學家洪邁在《夷堅誌》中記載:“王伯順為溫州平陽尉,嚐以九月詣樹視旱田,道間,見有杜鵑花一本,甚高,開花......色如渥丹。訝其非時,以詢土氓,皆雲:‘此種隻出山穀,一年四季開花,春秋為盛。’”池聖夫詩雲:“花笑群峰景,鳥啼千壑春,滿林聲色好,何時亦愁人。”
出東洞沿溪南行,沿蜿蜒的山徑,進入峽穀,這便是晴虹洞。據地方誌《南雁蕩山誌》記載:“晴日初過,洞水映射,彩色眩目,望之如長虹。”
晴虹洞為“南雁八景”之一,澗邊有路叫采藥徑。傳說曾有仙姑在此采覓草藥,嚐過百草,為窮人治病。後來南宋建寧鬆溪政和縣巡檢朱元升詩道:“黃芝與鉤吻,貌同性相反。寄語徑中人,采時高著眼。”
黃芝就是道家用來求長生的名藥,而鉤吻卻是有毒的野生植物,俗名斷腸草。根、莖、葉皆有劇毒,與黃芝貌同而質異,因而告成世人不要因假象而上當受騙。
出西洞,經幽深之九曲嶺,下來便是鳴玉亭。亭前矴步邊溪岩上,鐫有“錦水流丹”4個隸書。一側有一塊10多平方米的大磐石,高出水麵的5米,近水處刻有“釣磯”兩字。
釣磯下有照膽潭,潭水深碧,宛如傳說中的古鏡。右側臨流有石洞,溪水回旋,深不可測。
南行數十步,可看到隔溪有10米高的孤峰,似跌坐的觀世音菩薩,下看如一朵盛開的千葉蓮花。
再前行片刻,回頭一看,觀世音竟變成老態龍鍾的老道士,頭梳圓髻,正籠著雙袖默坐,麵對八卦爐在煉丹。其西南麵10來米的半山腰,有岩長3米許,像隻緩慢爬行的大海龜。即所謂“上山龜”。
山背是塊像猴子的怪石,前麵那塊比猴頭大數倍像桃子的圓石,酷似一幅“猴獻果”的畫麵。有人道“北雁好峰,南雁好洞”,所謂好洞,僅以東西洞而言。雁蕩山儒、釋和道三教薈萃,文物勝跡眾多,民俗風情獨特。
據史料記載,人文景觀僅就古建築而言,就有13古刹、18庵、12院、3亭、8堂等。儒、釋、逍三教遺址四布,曆代摩崖石刻碑記林立。
就自然景觀而言,溪灘、幽洞、奇峰、石塹、銀瀑和景岩,可稱為“南雁六勝”。就人文景觀而言,這裏的儒教、佛教、道教彙集,可稱為“三教薈萃”。因此,“三教九溪”是南雁蕩山特色的主要概括。
拓展閱讀
蝙蝠峰右下方,有一峰如美髯公注神展卷默讀,俗名“關公看兵書”。
左邊有三台峰。這三台,是指三台峰的上台、中台、下台。在關公看兵書的不遠處,還有一石猴神情專注望著山下那座古老的水碓,人們稱它為“猴子看水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