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閑弄句深山中,步入七俠出妖孽(1 / 2)

大明弘治十五年,六月初七。

"我聞太白橫西域,百裏蒼蒼見寒色。靈源萬古誰究探?雷雨窈冥岩洞黑。中峰迢迢直上天,瑤宮玉殿開雲煙。幹盤萬折不到頂,石壁鐵鎖高空懸。陰崖皚皚積古雪,絕壑長鬆幾摧折。鳥道斜穿劍閣雲,龍潭倒映峨嵋月。高僧出世人不知,飛仙淩空笙鶴隨。洞天福地在咫尺,悵望情海令人悲。

這首詩為前朝中期何景明的《太白山歌》,說的乃是秦嶺之中太白山的景色。太白山雄奇壯闊,怪石嶙峋,其間草木繁盛,綿延百裏,仙意盎然。

《錄異記》載:金星之精,墜於終南主峰之西,因號太白。太白山山高水冷,頂處背陽,山頭終年積雪,即便六月盛暑,也還是銀光四射,寒氣逼人,故有"太白積雪六月天"一說。自各朝代以來,名士騷人多會與此,遊蹤所至,美景在目,一時感慨萬千,往往訴諸筆墨,留下不少名篇佳作,以供後人賞玩憑吊,而猶以此詩,將太白景致形容的最為貼切。

正逢六月酷暑,綠蔭夾道,涼風習習,夕陽西沉,照得樹影斑駁。那家丁手搭涼棚,遙望餘輝,見天色已晚,便張口道:"老爺,再不趕路,家眷們怕是要露宿山野了。"王宏與家眷沿山,一路行走。不由聯想到青蓮居士的一首《蜀道難》,這荒山野外,高山峻嶺,行路甚難。

"蜀道難,難如上青天!"此情此景也頗為符合此句。

"野外,盜賊野獸甚多,以防出現意外,加緊趕路吧!爭取在辦旁晚期間趕到七俠鎮。"王宏便吩咐了下去,一行人加緊腳步沿山路緩緩而下。

一行人趕了三個時辰,終於到大山腳。回首而望,隻因夜色已晚,隻覺此山巍峨屹立,高不可攀。更加想到一首詩詞"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身在大山之中,視野為大山峰巒所限,隻能見到大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如佛家所言,一葉障目。

一行人又行了數裏路,遙見炊煙嫋嫋。一座小鎮就在眼前。走至近處,但見門口兩個又粗又長的竿子上橫掛著一塊牌匾,上書"七俠鎮"三個大字。那牌匾經風吹日曬,雪打雨淋,早已朱漆剝落,墨跡漸消,而那字雖非名家所寫,但仍看的出遒勁有力,筆勢亦奇絕不凡。

家丁道:"老爺,到了這七俠鎮,就到了您的地界,再有一天的路程就能到縣衙,今兒晚上咱們就在這找間客棧歇了吧!"王宏與家人行可一天的路,此時已露出疲色,隻得點頭應道:"好。"

於是一行人沿著街道徐徐向前,兩旁小販三三兩兩,路上行人也已不多,原來是晚飯時候。顧盼之間,到了一家客棧門口。那客棧門麵寬敞,旁邊的一根碗口大的竹杆上,掛著一串紅色燈籠,當中四個寫著"七俠客棧"。

王宏不由想起問道家丁"你可知七俠鎮之來曆?"

隻見一位老者,便來到王宏桌前:"客官想知道七俠鎮之來曆,可否容小老兒為你講來?"王宏見老者見他眉發須白,身形消瘦,一身白布衣,長期穿著有點破舊。但其一言一行,均是彬彬有禮,知他是個讀書人。見對方善意,便點了點頭。

"老丈人,這裏有些酒菜,若不嫌棄便一並吃了!"老者向王宏拱手道:

"那便多謝這位官人!"丫鬟扶著老者坐在王宏對麵,其妻兒卻早已吃完,上樓歇息。

王宏見到老者沒有動碗筷,便知其意,心生詢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