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1564~1616)是文藝複興時期英國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世界文學巨匠。
莎士比亞生於英國倫敦附近的斯特拉福鎮。他的父親是位羊毛商人,生意很興隆。父親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做一個牧師,一個商人,或者是一個有學問的紳士。因此,在莎士比亞六七歲的時候,就被送進一個有點名氣的文法學校,學習英國語文、拉丁文法和修辭,也接觸一些古代羅馬的詩歌和戲劇。
莎士比亞13歲的時候,父親破產了,一家人的生活失去了依托。他隻得中途退學,幫助父母維持生意,做些家務。困苦的生活並沒有使莎士比亞心灰意冷。他那充滿幻想的頭腦,對任何事情都有濃厚的興趣: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使他賞心悅目;老人們講述的動人故事,叫他浮想聯翩;對未來的生活,他充滿了憧憬。
劇團的演出在莎士比亞記憶的屏幕上總是留下那麼明晰的印象。還在他幼年時期,倫敦城裏最有名的女王劇團曾經到斯特拉福鎮演出過,此後多年中,每年都有幾個劇團來這裏演出。這些演出在莎士比亞幼小的心靈上播下了愛好戲劇的種子。他驚奇地看到,為數不多的幾個演員,憑借一個小小的舞台,竟能演出一幕幕變幻無窮的戲劇來:一會兒再現古代世界,一會兒描繪現實人生;有時候讓人捧腹大笑,有時候催人淚下。這多麼神奇,多麼有趣!他的心完全沉浸在戲劇裏了。他常常邀集幾個小夥伴,模仿自己看到的戲劇情節,有聲有色地演起戲來。有時候,他為了思考一個劇中的情節,獨自一個在田間小徑上踱來踱去,琢磨某個角色的動作表情。他暗暗下了決心:要終身從事戲劇事業。他知道,當個戲劇家,要有很豐富的知識。因此,他像一頭小牛闖進菜園一樣,貪婪地讀著哲學、文學、曆史等方麵的書籍,自修希臘文和拉丁文,多方麵地吸取營養。幾年工夫,他已經是一個相當博學的人了。
一天,莎士比亞突發奇想,能在戲院裏謀個職業就好了。可這樣的機會不是太多。他就主動到戲院服務:他做馬夫,專門等候在戲院門口伺候看戲的紳士。有乘車的貴客到了,就趕緊迎上去拉住馬匹,係好韁繩。日子長了,他和看門人混熟了。看門人特許他從門縫裏和小洞裏窺看戲台上的演出,他邊看邊細心琢磨劇情和角色。夜深人靜的時候,是他發憤讀書、苦練演戲本領的時候,他屋裏燭光常常徹夜不熄。
莎士比亞憑借自己的勤奮努力,很快掌握了許多戲劇知識。有一位著名演員很欣賞莎士比亞的才能,請他到劇團裏演配角。莎士比亞喜出望外,他知道在演出實踐中能提高和豐富自己的藝術才能。為了演好戲,他經常深入下層社會,觀察那些流浪漢、江湖藝人和乞丐,同自己周圍的各種人談心,學習他們的語言談吐,熟悉他們的生活習慣,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這樣,他很快就成了一個十分活躍的演員。
當時,英國的戲劇界活躍著一批被稱為“大學才子”的職業劇作家。他們受過高等教育,在戲劇方麵有些成就。他們壟斷劇壇,不許他人插入,莎士比亞在他們麵前並不自卑和怯懦。他用一年多的時間寫出了劇本《亨利六世》三部,引起戲劇界的普遍注意。1595年,莎士比亞的裏程碑式的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問世了,這確立了莎士比亞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他一生共寫了37個劇本,十四行詩154首,還有兩部敘事長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