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紮克小時候很愛好文學,父親卻硬要他學習法律。他就是不服從父親的旨意,父子之間常為此事發生衝突。
一天,父親再也按捺不住氣憤,質問巴爾紮克:“我讓你學習法律,你為什麼要學習文學?”
“爸爸,您知道,我對法律是毫無興趣的。”巴爾紮克非常親切地對父親說。
“毫無興趣!”父親暴怒地快要跳起來,“你有興趣的是什麼?是文學!搞文學談何容易,我看你根本不是搞文學的料!”
“那不一定!”巴爾紮克搖搖頭,非常自信地說,“一個人的成功,往往取決於他的信心和努力。”
“信心和努力?那好,從今天起,給你兩年的期限,搞不成,就得學習法律,你敢答應嗎?”
“敢!”巴爾紮克斬釘截鐵地回答。
從此,巴爾紮克被父親關在房子裏,整天埋頭寫作。這期間,他寫了一個曆史劇,由於自己的閱曆有限,對劇本的特點了解不夠,沒有成功。但巴爾紮克並沒有喪失信心,他堅信,隻要有決心、肯努力,一定能在文學上取得成績。
一段時間的寫作實踐,使巴爾紮克感到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都很淺薄。於是,他拚命閱讀世界文學名著,廣泛地接觸社會和了解人生。他天天出入於圖書館和書店,總是來得最早,離開最晚。有一次,他在圖書館裏翻閱資料,邊看邊記,忘記了時間的早晚。圖書館的人員下班了,也忘記招呼巴爾紮克一聲。第二天早晨,圖書館的人員來上班了,發現巴爾紮克還在邊看邊記。為了讀書,巴爾紮克真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巴爾紮克在一部小說中需一打架鬥毆的情節,就到街上去觀察。好容易遇到兩個青年人爭執,他就故意從中煽風點火,想讓兩個人打起來。誰知兩人看穿了他的“詭計”,合起來把他轟走了。
巴爾紮克寫起文章來就閉門謝客,甚至家裏人也不讓進他的書房。有一次他把屋門鎖了,從窗戶跳進屋裏,再的把窗緊閉上。來訪的人見門上落了鎖就自動回去了。
經過幾年的努力,巴爾紮克出版了小說《朱安黨》,贏得了法國文學界的一致讚揚。以後他又陸續完成了《人間喜劇》等97部小說,確立了他在法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