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名山之中,便有修道之人。
九州中部有一座山,山有十九峰,山上有石頭,有青鬆,有流水,還有白雲。聚集了九州的靈氣,古來就有傳言:山上的有一塊石頭,多有凡人在此登仙境。
這山便是封神山。
封神山一共十九峰,最高一峰稱為封神峰,因傳聞諸多修道之人在此登仙,消失在九霄雲霧之外。後人遐想不已,便把這座山峰稱為封神山,隻是這十九峰最高的封神峰上並無傳說中那巨大的登仙石。
封神峰雖不是天下最高的山峰,但隻怕占據天下名山一半的風采,還有三分隻怕要被雲中山占據,此處不提。
這封神峰上的一派修道之人,不知何年何月就開始在封神峰上苦修道法,以求登仙,守衛天下正道。
這悠悠幾百年過去,原先門派的名字反而遺忘,世人多有問起,隻道是封神山人,久而久之,這一門派弟子隻是稱自己為封神門人。
這封山一派門人劍法術道,多與自身所配寶劍有關,封神門人認為劍中有精魂,隻需以內心道力與之交流,便能促成道力的發展。練到
“太少清功”時,便可能孕育劍中精魂,便有了元嬰期,這“太少清功”分為三層;練到“太中清功”而後漸入“成形期”,這“太中清功也有三層;練到“太上清功”時,劍中精魂可以出入佩劍,甚至可以幻化萬物,“太上清功”分三層,第一層時精魂化為人形,但七竅不全,這第二層化為完整人性,第三層則可幻化萬物;最後一層“太一清功”,時,遂成至尊者,人與佩劍最終結為一體,返璞歸真,稱為“無劍”,此刻道力已臻化境,藐視仙人,最後一層便無邊際,修行百年已無法突破著大有人人在。這其中也有出入,有人覓得絕世良兵,可以在“天上清功“第一層就可以喚出劍招精魂,變幻萬物。
是以封山門人多以寶劍為武器,入門修習一段時間,便要尋找自己的寶劍,若是有恒心,也可在封神山鑄劍廬,自己鍛造出一把名劍。封神門人多是劍客打扮,除魔衛道,世間流傳各種故事,在世間多有嘉譽。
這封神門曾今光芒四射,照亮過半個世間,修道之人風雲而聚。
隻是白雲藏狗,時代變化,流水東逝去。這新舊更迭本是天地間最為正常的事情,興衰更迭也是萬物規律。門派之中本有若幹至上無敵的法寶,也遺落在九州各地,不知是不是因這幾件寶物遺落四處,封神門凋謝衰敗了。
到了這一代掌門太一真人手上,隱隱有了沒落的姿態。太一真人本人本是一代奇才,派中各種法門最為熟悉,十六年前便達到“無劍”的巔峰。隻是太一真人厲害,並不能代表教出厲害的徒弟。是以九州之內便有許多奇人抱著絕妙道術而無弟子,鬱鬱而終者不乏少數。太一真人閑來無事,隻得每日喝酒。
話說太一真人收了五個弟子,隻有大弟子張道生隱隱成為道中高手,能練成“太上清功”的第二層,隻是張道生年紀已達,最具天賦的求道年歲已過,是以再圖進步已是十分苦難。其餘四人之中隻有二弟子孔儒在練到“太上清功”第一層;三徒弟馬佛無心修煉,專門留戀山水;四徒弟和五徒弟趙雲兒和秦小魚也是尚未登堂。隻是因為太一真人的名望,一般邪魔也不敢冒然攻來。
近來時代平穩,風調雨順,沒有天災,倒也過得安逸,隻怕正是在這種安逸的條件下,封神門人修煉道術有了懶惰之心,難以有很大進步,附近一些富家子弟,也常常登山修道,封神門人進來隻怕崛起無望。正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知創派祖師爺,看到今日之景會不會難以瞑目。
封神門忽然凋敝這件舊事,太一真人從未和徒弟門講過,張道生和孔儒當時年小,也是懵懂無知。
此番舊事在此不提,放眼未來,才會看到希望和光明。在黎明中等待,若無晨曦的光明,又有誰等下去?
這封神門,隻怕也在這漫長的黎明中等待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include
virtual="/fragment/6/3236.html"wap_17K [http://img.17k.com/images/ad/qrcode.jpg] *
掃描二維碼關注17K小說網官方微信,最新章節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
*
點擊微信右上角+號,選擇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wap_17K”關注我們。
*
回複"大獎+你的QQ號"參與活動。10部iphone6,萬名QQ會員等您來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