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但是,年輕人卻對步鑫生的表情渾然不覺。不要再說了,什麼市場調查什麼可行性分析,我的腦袋裏隻有一本賬,我決定的事情不能變!步鑫生大光其火。木匠發火桌椅不安,小裁縫發火就得拿衣服出氣。步鑫生發狠說:要幹就大幹,搞一個年產8萬套西服的流水線!省地領導聞報也來火上加油,他們說,好,不愧是改革家,堅決支持!步鑫生性起,臨時決定,將8萬套改為年產30萬套,外彙額度由8萬美元增加至80萬美元,引進日本流水線,再搞三五年,將海鹽襯衫廠西裝廠擴大兩倍,發展成江南第一服裝大廠!《據說,將步鑫生原定計劃修改的是省廳方麵的領導們。當年的各級領導因為年事關係早已賦閑,因為種種原因。似這等事體很難考證。但它卻是一個事實,一種現象。在步鑫生作為企業家成長的年輪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曾被深深地受到過侵襲和傷害。作為一個失敗的標本,我們從他的病理切片上既看到了患者本身的問題,又看到了另外的病因。步鑫生是小鎮名人,是改革家,但他更是一個小鎮裁縫,是一個在農業環境中生活的人,在他的內心深處,仍然供奉著他敬畏的神靈,這就是政府。過去的農民怕官府,怕朝廷,現在的農民仍如此。自古以來,農民像棵草,官府-女樹。皇帝如口月,小民如草木。農民見不著皇帝,但卻能時常感覺到它的威嚴和恐怖,而官府就是它的觸手,是它的神經末梢。千百年來對統治者的極度恐懼壓縮進民眾們的記憶溝回裏.一提起它們便戰戰兢兢。懼怕的極至就是順從,就是俯首貼耳,就是逆來J頓受,就是不假思索地把肉體交給它們掌管。已經是改革家的步鑫生仍然擺脫不了農民自身的依賴性。他在以往的體製下不可能成為思想家,更不可能成為政治家。他成功之門的鑰匙仍然在上級領導那裏。所以,當他帶著膨脹的腦袋去見各級領導時,比他更不冷靜的領導層就像一枚功能巨大的電子管,把他原本不太強的信號擴至許多倍,一個小錯誤通過這次權力旅行,便變得有點不可救藥了。沒有人製約步鑫生。更沒有人製約領導層。這就是中國體製的嚴重缺陷。 .由於上述原因,步鑫生作為服裝業的耀眼星辰,實際上還沒有真正升起,便已開始墜落了。。。。。。步鑫生投建服裝廠的申請很快就批複了下來,緊接著,6000平方米的服裝大樓也開始動工。l985年,在海鹽,還沒有誰家的企業有這樣大的氣魄,沒有人敢造這樣氣魄的大樓。也隻有步鑫生有這樣的能量。動工那天,工地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前來看熱鬧的人裏三層外三層,大夥興高采烈。步鑫生更是滿麵春風,就像辦喜事似的。 .《誰也沒有想到,正是這個西裝廠和西裝大樓,使步鑫生嚐了一枚又苦又澀的青果》大樓動工不久,國家銀根緊縮,財政困難,一些基建項目被迫收縮,西裝大樓蓋了一半就停工待料了。當時基建材料價格一天一變,越來越昂貴,銀行對外貸款的口子一刀截斷,即使是步鑫生去拍門,仍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關鍵時刻,步鑫生聰明的腦袋瓜起了作用,他振臂一呼,號召武原鎮居民每戶拿出000元集資,出錢戶可以進廠當工人。錢很快就湊齊了。西裝大樓矗起來了。日本的生產線也引進來了。西裝一套套流水似地做出來了。可是西裝卻賣不出去了。步鑫生這一錘子可是砸N T自己的腳上。數千萬的投入打了水漂,做出的西服成衣一車車拉到附近的縣市去拋售,不管是商店碼頭茶館酒肆學堂裏弄掛得滿滿當當,最後不得不削價大處理,弄得人們談”步“色變,就連喝茶老爹打漁翁殺豬郎都穿著西裝廠的產品。有的人風天雨天都穿它,就像海鹽縣統一訂做的工作服。加上步鑫生請來的西裝師傅都是上海做服裝的老退休工人,對新技術並不太懂,做出的西服質量和樣式都不好,皺巴巴的,顏色灰嘰嘰像老鼠皮一樣,算是砸了牌子。人們都笑步鑫生下了一盤大臭棋。。。。。。步鑫生的第二次滑鐵盧是領帶生意。步鑫生手上本來有個領帶廠,效益一直不太好。但是,步鑫生是改革家,名聲在外,效益問題一直是廠裏的超級絕密,人們一直秘而不宣。上海綠揚領帶廠前來取經,廠長率領一幹人等像葵花圍繞太陽那樣簇擁著步鑫生,請池講改革大勢,講怎樣開拓進取,講他的服裝業也包括領帶業怎樣蒸蒸日上不同凡響。。。。。。講得好講得好。客人們嘖嘖稱讚。步鑫生很願意聽上海人的恭維語。同是領帶廠,為什麼您能玩得轉,我們就不行呢?廠長是女性。也是了不得的人物--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突擊手開始”突擊“步鑫生:步廠長,今天來貴廠一是學習,二是向您求助。我們的領帶大量積壓,想請你出麵幫我們一把。是啊,憑您的名氣,誰都得拜您的碼頭,請您幫我們推銷推銷領帶吧。。。。。。早已飄飄欲仙的步鑫生不知是計,反而大包大攬,說:好說好說,我們兩家可以聯手合作,我幫您們推銷領帶,你們做我們的技術指導。。。。。。雙方達成協議,簽了合同。綠揚領帶廠忙不迭地將積壓的3萬條領帶送到海鹽襯衫廠。由於是午夜,步鑫生連核查一下也沒有,就如數接收了。幾天後,海鹽襯衫廠發現綠揚領帶存在著嚴重的質量問題,但為時已晚。步鑫生決定不付款。但是綠揚領帶廠豈能善罷甘休?於是,一紙訴狀將步鑫生送到了被告席。中國著名的改革風雲人物無可奈何地接受了敗訴的事實。真是雪上加霜。本來就負債累累的步鑫生又當上了冤大頭--白白賠人家22萬元。步鑫生欲哭無淚。海鹽襯衫廠的幹部職工更是悲憤難言。有人說,步鑫生就是這樣改革的呀?我們一年到頭拚死拚活地幹,他大筆一揮就把我們創造的價值給了人家。他是個敗家子,是個賣廠求榮的主兒!群怒如沸如煮。人們對步鑫生開始側目而視。步鑫生腳下的基座開始坍塌。22萬元說賠就賠,法院強製執行,派人開走了兩輛大卡車,接著又開走了廠裏的麵包車。海鹽襯衫廠身無分文,隻得拿實物抵債。步鑫生多年樹立起來的權威和榮譽也隨著抵債的車輛飛逝而去。海鹽襯衫廠的人們突然發現步鑫生不過就是普通的步鑫生。他頭上的光環已經消失,他隻不過是個精瘦的小老頭,小個子,小眼睛,幹癟瘦弱的身板,說話急急快快,雖然已是53歲仍然沒有沉穩的樣子。他的榮譽和光環都是這個社會給他的,是社會核心部位為了產生新的動力所暫用的一種力量,他隻不過是這個時代最早遣派的試探汽球,一種體製轉移前的探詢信號。他的使命早已結束。他身上最有價值的部分已被掏空,他不能僅靠膽大敢闖就能獲得成功。他需要的是現代企業家應該具備的一切素質,智慧的頭腦,先進的管理手段,揮舞經濟魔杖自由運作的能力等等。而這樣的現代素質,似乎很難在步鑫生身上找到。中國曆代多有橫掃六路揭杆而起替天行道的農民英雄。它們可以摧枯拉朽,可以排山倒海,可以燒阿房宮毀長生殿,可以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皇帝輪流當,朝廷輪流坐。但卻絕少有治國安邦富國強民之人,缺少經天緯地使經濟振躍科技催生民族林木之才華。這是一個不把功夫太花在建設和建樹上的民族。曆史交替更迭,隻是簡單的循環。步鑫生改起革來富有激情,但讓他坐下來學學現代企業的管理之道,他卻缺少激情。他浮躁愛動,屁股坐不下來。他太需要掌聲和鮮花,需要黨和國家領導人為他撐腰鼓動。983年月6日,新華社播發了步鑫生銳意改革的消息。這則消息的編者按就是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親自寫的。胡耀邦寫道:海鹽襯衫總廠廠長步鑫生解放思想,大膽改革,努力創新的精神值得提倡。從此,步鑫生便成了矚目的人物。客觀地講,步鑫生在改革初期確實功不可沒,比如他”堅持質量第一信譽至上“的辦廠宗旨,嚴格廠紀廠規,製定《質量管理條例》和獎罰標準,砸爛鐵飯碗,使企業主動尋找市場等等,這些建樹也著實讓人耳目一新。但他不久就被榮譽所累了。他的改革之路沒走多遠,就停止不前了。步鑫生習慣聽的掌聲不能有片刻間斷,他還要不停頓地讓各級領導誇獎讚揚。這是他的興奮劑。他慢慢上了癮。就像一個海洛因吸食者。隻有在這種刺激中,他才能充滿力量充滿激情,他才具備改革家和企業家的風範。一旦掌聲停止讚揚信號中斷,他頓時就像泄了氣的皮球,打不起精神,甚至哀怨惱怒不止。後來,他就主動尋找刺激。他常常外出做報告,去各地巡回演講,他講天下之大勢,講改革經驗,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理解中國改革的深刻含意,然後用自己的語言說出,盡管是些土話俗話,妙趣橫生令人忍俊不止。中國人又特別習慣特別欣賞這樣的表演,仿佛聽了改革家的一席話都變成了改革家一樣,大家用掌聲饋贈他,他從掌聲中汲取自信汲取營養。他坐下來的時間越來越少。考慮企業的事情越來越少。他就這樣一點點被掏空了。他的聰明才智和遠見卓識都不見了。他的改革家的風範已蕩然無存,成了海鹽襯衫廠一個幹巴巴的小老頭。武原鎮不再相信步鑫生,於是禍起蕭牆,身邊的人開始起哄,紛紛向步鑫生追要集資款。每人l000元,雖然款項數額不大,卻也要拿出30萬元。步鑫生去哪裏弄這筆款呢?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