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侍一日訪(義玄禪)師,同師於僧堂前看。乃問:
“這一堂僧還看經嗎?”
師雲:
“不看經。”
常侍雲:
“還學禪嗎?”
師雲:
“不學禪。”
常侍雲:
“經又不看禪又不學,畢竟作個什麼?”
師雲:
“總教伊成佛作祖去。”
——《臨濟語錄》
這段對話挺有趣不是?說實在的,我初讀它,也就是當作個玩笑來看的。一個當和尚的,不看經,不學祥,反道能成佛作祖,這種話不是玩笑還能是什麼?
可是沒想到,我漫不經心翻過的書頁間,緊接著又出現了同一個義玄禪師的另一段語錄。而這段話和上段話說的亦是差不多的意思,卻連傻瓜也看得出,這回絕不可能還是開玩笑——
“若人求佛,是人失佛;若人求道,是人失道:若人求祖,是人失祖。大德!莫錯,我且不取(不欣賞)爾解經論,我亦不取爾國王大臣,我亦不取爾辯似懸河,我亦不取爾聰明智慧,惟要爾真正見解。道流(學道者們)!設解得白本經論,不如一個無事的阿師(禪僧)!”
——《臨濟語錄》
瞧,這回這義玄禪師說得冉認真、再明白不過。而且,此言不恰恰是上一言的一個明白無誤的注解嗎?
如果一個人求佛,那麼他就失去了佛;如果一個人求道,那麼他就失去了道!
換而言之:求佛求道之路,真個就是不學經、不學禪!
那麼,為什麼不學經、不學道反可能成佛成祖呢?
是不是與另一位懷璉禪師所說“世法正麵,迷卻多少人!佛法裏麵,醉卻多少人!”有類似的意思呢?
我想是有此意思在。但恐怕義玄禪師的意思更是一種反激,所謂極而言之,體現的是一種辯證思想。其本意不是不要人學經、學道,而是不要人刻意地學經、片麵地求道。所謂平常心是道——“熱即取涼,寒即向火”,“要眠即眠,要坐即坐”。
隻是真這樣的話,世人豈人是人人能成佛作祖了嗎?這成佛作祖真就能如此簡單容易嗎?
當然不可能如此簡單。問題就在於:盡管有人這麼說,世上就是沒有幾個人真能把手中的“經書”給放下來!總有這樣那樣的原因或理由,使我們認定“正道”不回頭!不信,你回頭看看——寫詩作文的,都知道“功夫在詩外”的道理,卻又有幾個人能扔下書卷,放棄苦吟,自在而灑脫地到田間去、到溪畔去,真正沉入動態的生活中,感悟其本質,采擷其鮮活,然後心有所動、情有所托,然後玉詞錦句噴如泉湧?
知易行難——世事、世人,大抵如是。細想想,真有些怪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