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深秋季節,萬木蕭條,百草枯黃。但在黃河瑤山一帶,卻有一大片連綿數百裏的杏子林仍枝繁葉茂,鬱鬱蔥蔥。隻見樹蔭掩映之間矗立著一間寺廟,廟宇年久失修,破敗不堪。
這一帶地處偏僻,人煙罕至,平時至多也就是偶爾之間出現三兩個獵人罷了。但今天,卻不知為何,暮色已降臨了,但在破廟裏卻聚集了一大幫人馬,為數不下於兩百人。
這些人都是黃沙幫的幫眾,年紀都不老,都在三十歲上下。他們因何聚集於此?所謀又是何事呢?
三天前,盤踞長江一帶的長龍幫開展了一項除老行動,對幫中年逾五十的老者施行殘酷的屠戮,無一人幸免,枉死者數百人。此事在江湖中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黃沙幫的幫主吳須魚對此尤感震驚。
吳須魚年過半百,再捱多兩個多月,便是六十大壽了。他雖已年老,身板卻是異常硬朗,身手依舊敏捷,一套“龍須掌法”使將出來,虎虎生威,鮮有敵手。
持平而論,吳須魚算得上是一名為人不錯的小老頭,隻是生性嫌多疑了一些,他總是擔心幫中年輕一輩的手下不安分,效仿長龍幫也來實施一次除老行動。
他的憂心,其實也並非全無來由,平時就有一些年青的幫眾不甚欽服聽命於他,倒是對副幫主“九須紋龍”韋一劍言聽計從。
這韋一劍年僅二十三,一身本領卻是非常了得,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一套“十綿斬”的劍法更是使得出神入化,為人且足智多謀……吳須魚越想越驚心,先發製人,後發製於人,他決定先下手為強了。於是他秘密召集一幹年老的幫眾,商議來一次“斬幼行動”,決定將幫中年齡下於四十者驅逐出黃沙幫。
年輕幫眾之中不乏耳目靈通之輩,有人將竊得的信息傳到了韋一劍之耳。韋一劍忖度一場內戰不可避免,他年紀尚輕,前途似錦,怎甘束手待斃?他也是一樣的想法,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於是在這天晚上,他糾集了一幫年輕的手下來到這僻靜隱蔽的寺廟,共商對策。
廟宇的屋頂有好幾個大破洞,月光似乳漏了下來,照亮了每個的人的臉膛。也不必點燈燭,眾人圍成一個大圈坐定下來。
隻見韋一劍首先發話道:“諸位弟兄,不必張某多舌,想必你們都清楚吳須魚的性格為人吧?”眾人高聲回應:“自然!雖不是他肚裏的蟲子,卻也十分清楚。此公生性多疑,並且還是一個老頑固,對於決定的事情從不更改,即便稍後明明知道是錯誤,也要厚著臉皮做下去……”
韋一劍說道:“如此看來,那老家夥是鐵了心要將我等一網斬盡了?那麼,大夥甘不甘心坐以待斃呢?”其實他這最後一句問話是多餘的,眾人若肯束手就戮,便不會來此聚會了。不過眾人還是群情激憤地回應他道:“不能!”